第07版:理论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唐伟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世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临沧市顺应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大趋势,持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为临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文化支撑。

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理论指引。新思想指导新实践,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临沧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给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精神作为临沧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方向,以“我们都是收信人”的自觉和担当,组织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心向总书记、心向党、心向国家”“争做一辈子好支书”等主题实践活动,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文化基因。文化基因是指在特定历史、地理背景下,一定社会群体所形成的文化认同、价值观念、文化传统、行为规范等文化元素的内在联系与传承,其潜移默化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自古以来,临沧就有崇尚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化基因,从“缔结盟约”到“班洪抗英、班老回归”,从“佤族汉族是一家、九老九代不丢伴”到“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临沧不断挖掘、传承历史文化基因,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村史室”建设,通过用文字阐述发展进程、用物品承载历史底蕴、用图片记录奋进历程等方式激活历史文化基因。同时,注重发展传统的《佤族医药》《傣族医药》等民族医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强大的文化基因。

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文化认同纽带。从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成了各民族认同中华文化的纽带。临沧坚持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不断丰富少数民族文化内涵,拓展中华文化外延,展现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依托“收信人宣讲团”“佤山青年宣讲团”“巾帼大宣讲”等形式,将民族团结春风化雨融入心田,打造具有临沧特点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体系。目前,临沧市各行政村(社区)都建起了文化活动场所,并将中华文化符号等作为教育载体,不断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并以中华文化认同推动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价值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临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宣传站”“班洪四大嫂饭店”“滇缅铁路遗址博物馆”等文化载体,传承红色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同时,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修法规划、村规民约制定等,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并根据边疆地区实际,在村规民约中强化了守土尽责等方面的内容,着力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作者系中共临沧市委党校决策资政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本文系2024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云南边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机制优化与效能提升研究”(项目编号: ZD202402)的阶段性成果]

  • 报头

  • 坚持从严反对形式主义

  • 让民族团结进步植根于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

  •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以政治监督之实助推管党治校之严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