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幸福玉溪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华宁:党建聚合力 产业带就业

华宁县盘溪镇矣得村委会的普冲艳没想到,仅用1年时间,她和丈夫依靠种植柑桔成为了拿固定工资的产业工人。“每个月有固定的管树工资,加上年底的奖金,每年差不多有15万元收入。而且从厂区到家骑摩托车只要20多分钟,下班就可以回家照顾老人,接送小孩上下学。”说起如今的生活,普冲艳难掩喜悦。

在华宁县,各级党组织积极推动、精准促动,做优做强柑桔产业,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越来越多群众像普冲艳一样,依靠柑桔产业过上了甜蜜日子。

华宁县柑桔种植历史悠久,是全国最早熟的柑桔产区之一。2024年,华宁县柑桔种植面积14.72万亩,预计产量45万吨,产值可达15亿元。

“2024年,‘金秋’很受欢迎,刚上市时每公斤可以卖到20多元,平均价格为17元,而且供不应求。”华溪镇华溪社区果农梅荣介绍,两年前,在华宁丰杞柑桔专业合作社指导下,他家改良种植“金秋”砂糖桔,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并负责收购,让大家吃下了“定心丸”。

华宁丰杞柑桔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20年,由华溪社区党总支联合华宁惠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公司先后引进14个新品种试种,吸纳华溪社区及周边720户种植户加入,取得了良好市场效果。

近年来,华宁县各级党组织发挥统筹协调、组织动员优势,全力推行“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建立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农户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水平。目前,在8家市级及以上柑桔龙头企业及22个柑桔专业合作社带动下,华宁县共有38个村(社区)296个村(居)民小组14132户农户种植柑桔,桔农户均收入10万余元。

柑桔种植和加工销售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桔农有天然优势。

“我现在有两个身份,一个是柑桔种植户、一个是产业工人。”盘溪镇新村村民啓洪伟介绍,得益于村里每年定期举办的柑桔种植培训,他栽种的2000株柑桔长势良好。平时,他还到镇上的柑桔选果厂打工,一个人有两份收入。

华宁县围绕柑桔产业做好就业文章,积极探索“党组织+基层就业服务工作站+人力资源公司”的“红色劳务”服务模式,助力打造“华宁柑桔人”劳务品牌。在全县75个村(社区)全覆盖建立基层就业服务工作站,引导鼓励村(社区)党组织牵头成立9家现代化农业服务公司,通过链接行业部门、柑桔企业、乡土人才等资源,做实技能培训、零工市场建设、就业转移等工作。

近3年来,华宁县累计培训柑桔产业工人29195人次,“华宁柑桔人”劳务品牌经济规模达13.63亿元,5.7万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带动10万余人就业,柑桔劳务经济规模达6亿元。

在华溪社区,几乎家家户户种柑桔,家中壮劳力都围着柑桔转,怎样解除他们照顾老人和小孩的“后顾之忧”?华溪社区党总支带领“两委”班子成员反复研究,积极对接争取民政部门资金,将社区一栋公房腾退出来,改造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同时每年由村级集体经济补助5万元,开办“老年食堂”,解决社区老年人和小孩“吃饭难”问题。为解决孩子的读书问题,华溪社区党总支投入7万余元,为辖区小学和幼儿园购买桌椅凳子、显示屏和教学一体机等教学设备。与此同时,一批依靠柑桔产业富起来的企业家,加入到守护“一老一小”的行列里,为困难学子捐款捐物,慰问高龄老人、残疾人、特困人员。由党建聚合力、产业带就业串起的民生“幸福链”形成了闭环。本报记者 杨茜

通讯员 周家颖 张华斌

  • 活态传承 非遗迸发新活力

  • 报头

  • 玉昆主场焕新升级

  • 新平县启动首批“骑手友好社区”建设

  • 走进洼垤“阿哩”共赴彝乡文化盛宴

  • 烟花爆竹引热江川年前消费

  • 华宁:党建聚合力 产业带就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