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春季”播种季,云南大学农学院院长胡凤益正带领着云南大学多年生稻科技小院的师生们播种早稻。他们脱下鞋袜、挽起裤腿、撸起袖子,将一粒粒稻种撒向秧田。不久后,这片田便会穿上绿色的“新衣”。
近年来,胡凤益带领团队成功培育出多年生稻品种,实现水稻一次栽种、多次收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融合科学研究与农业实践,构建独具特色的“1+4+1”育人模式和“一院多点”实践教学科研平台。
2023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向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回想起那一天,胡凤益记忆犹新:“当天,省委书记王宁在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暨创新发展大会上宣读贺信,我坐在台下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他带领团队将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大学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转化为改革创新、奋发作为的前进动力,在科技兴农之路上奋勇前行。2024年,多年生稻技术被纳入非盟农业技术推广框架,中国驻非盟使团和非盟委员会在非盟总部联合举办“中非多年生稻国际研讨会”,拓展了多年生稻技术在非洲应用的路径和渠道。
截至目前,多年生稻团队相关研究获批新基石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支持;团队青年科学家张石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立项支持;团队荣获“第二十八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团队研发的品种在国内已累计种植超过45万亩,并面向14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推广种植,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本报记者 陈怡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