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花潮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在昆明看海

鲁昌

昆明的“海”,是滇池。滇池亦称昆明湖,面积33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1886米,乃云南第一大湖,享有“高原明珠”的美誉,这般赞誉,可见滇池的重要地位。于我这个“老昆明”而言,在昆明看“海”,内心的感触颇为奇妙。

一方面,它是那般平常,毕竟我早已熟稔这片土地上独特的风光。可另一方面,滇池却又透着新鲜劲儿,每次观赏似乎都能发掘出新的韵味。同时,我心里又怀揣着一份平静,仿佛一切早已司空见惯,波澜不惊。但又会不禁泛起一丝诧异,讶异于这熟悉之地竟能不断带来别样的触动。

我不禁回想起往昔看滇池的情形。四十多年前,我还是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正在昆明求学。初夏时节,我与三五同学好友结伴,在云纺附近搭乘公共汽车,朝着滇池岸边的海埂进发,去看那滇池,去领略五百里滇池的风光,去尽情畅游嬉戏。

还有一回,是1983年1月,父亲在白鱼口疗养院疗养,他写信让我休息日去找他。冬日,春城昆明暖阳高照,天空湛蓝,云淡风轻。我早早来到篆塘码头,乘船在宽阔的滇池里向南行,去白鱼口与父亲相聚。两个小时的航程里,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碧波荡漾,那空阔无边的景象让我兴奋不已。

时光如潺潺流水,又如轻烟般飞逝,转瞬之间,四十多年已然过去。如今的我,青丝染霜,已经解衣卸甲,只求放松身心。

前段时间,在滇池北岸的大观公园举行了一场健身健步活动。我也参加了。一来为与友人见面叙旧,二来借此机会迈开脚步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欣赏湖光山色,感受历史文化。

迎着晚秋清晨的薄雾,8点多钟,我便步入大观公园。我到得早,在门口与组织者、友人闲聊。待启动仪式结束,活动正式开始,我便和众多友人一道,沿着步道前行。有人健步如飞,有人不时停留拍照留念。我和友人则不紧不慢地走着。我们沿着湖边漫步,微风轻轻拂过脸颊,近观五百里滇池,远眺西山睡美人,眼前荷塘绿水满池,我们赏景叙旧,看着游船穿梭于湖面,那“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的景致,让我们尽情饱览。

那时,我思绪万千,往昔的种种在心头浮现,当下的景象在眼前铺展,未来的憧憬也在脑海中闪现。大观楼已扩建,如今的大观楼与往昔大不相同。过去的大观楼规模较小,难以尽览广阔的湖面。而今,它一路向南延伸,视野开阔,可以将滇池的浩渺尽收眼底,可以尽览这片滋养着春城昆明的“海”。我这个历经四十多年岁月的“老昆明”,直至今日,才因滇池的碧波真正深切感受到昆明的美、昆明的秀、昆明的柔。“春城”这一美名,源自明代状元杨慎的《春望三绝》:“春城风物近元宵,柳亚帘拢花覆桥。欲把归期卜神语,紫姑灯火正萧条。”自那时起,“春城”这块招牌已历经五百多年的风雨,恰似那江河万古流,必将名传千古。

而出自清代名士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悠悠百多年过去,依旧熠熠生辉。循着历代文人墨客的笔墨去游历,他们对昆明、滇池、大观楼的颂扬,足以印证昆明的美、昆明的秀、昆明的柔。春城令人流连忘返,实乃世人值得一去的旅游胜地。

重游大观楼观“海”,我感慨万千。这“海”与昆明城如此贴近,对于昆明的人以及来昆明的人而言,能在一座都市里观湖游海,该是多么惬意且浪漫的事啊!

由此,不禁令我回想起在哈尔滨的经历。中央大街是声名远扬的步行街。径直通向松花江畔,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川流不息。每至哈尔滨的夏天,游人悠然欣赏江面上往来航行的船只,还可以坐上船儿畅游松花江,尽情领略太阳岛那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而到了冬天,松花江江面便成了天然的溜冰场,人们可以在冰面上畅快滑行,身旁如梦如幻的雾凇相伴,尽情感受那独具韵味的北国风光。

昆明的滇池与大观楼,同样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想必日后定会吸引愈来愈多的游客纷至沓来。游客们可以畅游滇池,去欣赏那宛如沉睡美人般的西山景致;也能够登上大观楼,诵读那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的千古佳作,尽情享受这高原之上的绝美风光。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就如同哈尔滨的中央大街能直通松花江畔那般,昆明的大观路也有望被开辟成一条步行街,从市中心一路延伸至大观楼。如此一来,市民与游客们便能够更加便捷地抵达大观楼,前往滇池领略那仿若大海的壮阔景色,尽情沉醉在这浪漫无比的时光之中。

  • 年味

  • 杞麓湖的幸福地理学

  • 报头

  • 在昆明看海

  • 白崖古道的历史时空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