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昆明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滇中新区:高能级科创载体加速聚集

2024年,围绕着力打造全省新质生产力发展样板,云南滇中新区加快推动未来交通、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航空产业等主导产业发展,着力推进未来交通科学城建设,成功引入山东大学云南研究院、昆明理工大学未来交通创新研究院、赛迪科创中心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以研发平台聚集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作为滇中新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载体,未来交通科学城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于2024年5月成功申报“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未来交通创新研究院建设和国际人才培养”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

滇中新区创新模式与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加快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步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新区管委会与赛迪研究院联合共建赛迪科创中心(昆明)项目。

“我们已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并为提升滇中新区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能力,相继引入服务企业3家,近期还将举办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相关的多个培训。”赛迪科创中心(昆明)项目负责人苏翔介绍,中心将助力新区构建主题鲜明、协作紧密、创新活跃、保障有力的产业生态,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山东大学云南研究院、未来交通创新研究院相继在滇中新区揭牌运行。“研究院揭牌以来,多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显著进展。”山东大学云南研究院院长王明星告诉记者,研究院近期开展了相关调研,为充分发挥平台作用作准备;持续服务滇中引水、大瑞铁路等重大工程,解决“卡脖子”难题;与多家企业对接,在智慧交通、智能建造、灾害防控等方向达成合作意向,并正在招引山东企业来云南投资兴业。

走进未来交通创新研究院,展厅里展示着几十架不同型号的无人机、低空飞行器,工艺精湛的无人机发动机、清洁能源发动机,智能驾驶载人车、物流车……一系列展板描绘出未来交通创新发展的美好图景。

滇中新区还推进共建天津大学滇中新区技术转移基地、昆明市智能网联汽车第三方管理平台、云南省低空经济和无人机技术创新中心等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中交一公局空天智行产业孵化基地也已开工建设,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强筋壮骨”。

“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相继落地滇中新区,研发平台的聚集将为新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滇中科学城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各个研发机构将不断服务于滇中新区已落地企业,在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精准提供专利技术研发、生产线智能化改造、生产工艺改进、技术成果交易等服务,为新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新的催化剂。

本报记者 喻劲猛

  • 报头

  • 挖掘招商潜力 推动产业升级

  • 滇中新区:高能级科创载体加速聚集

  • 盘龙区:政务服务向好办易办快办转变

  • 安宁市:做好招商引资“后半篇文章”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