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施甸县:电商赋能腌腊闯出大市场

连日来,施甸县的大小腊味作坊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美味腌腊制品,店主们除了赶制腌腊制品外,还通过电商平台,将施甸腌腊制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咱们的豆腐肠,冷水下锅煮30分钟就可以食用了,不需要加其他调料。”正在直播的是施甸阖田农社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泽明的妻子杨继美,夫妻俩大学毕业后,便从父辈手中接过了腌腊产业,并开启网络直播销售。

每天16时,杨泽明夫妇准时开始直播,从腌腊制品食材选用到制作方式,再到口感和价格,事无巨细地向网友们推介着腌腊制品。

“春节前是制作香肠、豆腐肠、麻辣肠的旺季,也是其口感最好的季节。每天的香肠、豆腐肠销售量达到750公斤至800公斤,每年销售量100吨左右。我们家的产品以线上销售为主,大概占90%以上。”杨继美说。

销售火热的背后,是杨泽明夫妇的匠心制作和技艺传承。“对腌腊原材料的选取和制作过程,我们有严格的标准。当天从农贸市场购买的肉,必须当天加工制作,保证它的新鲜度和口感。”杨泽明说。

杨泽明夫妇公司的产品除了豆腐肠、肉肠等腌腊制品外,还有腊排骨、骨头鲊、火腿肉、萝卜丝肉等。截至目前,已累计销售腌腊产品3.6万单60余吨,在自家增收致富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群众务工增收。

“我们一年四季都用工,每年发放工资30万至40万元。”杨泽明说。

施甸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每年生猪出栏100万头。在施甸县,以生猪为原材料加工腌腊制品的习俗由来已久,这些腌腊制品肉质口感俱佳,拥有良好口碑。

近年来,施甸县大批腊味店主利用电商平台,为施甸腌腊打开了更广阔的销售市场,带动了当地生猪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目前,施甸以生猪为原材料从事腌腊加工的企业有30多户,每年制作腌腊食品约5500吨、产值3.3亿元,有一半通过线上渠道销往全国各地。”施甸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朱明政介绍。

本报记者 李建国

通讯员 杨林元 杨丽娟

  • 培育小微企业 唱响乡土大戏

  • 用好生动教材 建设幸福村寨

  • 报头

  • 施甸县:电商赋能腌腊闯出大市场

  • 宁蒗县:“借牛还牛”抱团打造“牛”品牌

  • 项目带动转化 发展动能强劲

  • 搭上时代快车 迈向美好未来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