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祥元
阮元编纂的《皇清经解》与最初的设想不同,最终编成以人为次序的丛书。《皇清经解》出版后,围绕《皇清经解》的改编,就有人不断尝试,沈豫就是其中一位。沈豫是阮元的弟子之一,他于阮元编纂《皇清经解》原委知之颇悉,在《皇清经解》编完之后,改编《皇清经解》的体例。
沈豫,号补堂,浙江萧山人。著有《蛾术堂集》,凡《皇清经解渊源录》一卷,《皇清经解提要》二卷,《群书提要》一卷,《读经如面》一卷,《读易寡过》一卷,《周官识小》一卷,《左官异礼略》一卷,《群书杂议》一卷,《袁浦札记》一卷,《读史杂记》一卷,《秋阴杂记》一卷,《仿今言》一卷,《芙村文钞》二卷,《芙村学吟》一卷。又有著作《左氏服杜异同辑说》《春秋左传服注存》等。
沈豫之学,尤精于《春秋》,张寿林在《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说:“《春秋》一书……豫缀辑散佚,多本余氏萧客《钩沉》本。”但对其《易》学,后人多批评。如《读易寡过》一卷,尚秉和在《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说:“其《易》说多采汉魏人,宋人甚少。然不言象,亦不言训诂,偶于诸卦取一二句释之,并多证以人事。然于易理,所入甚浅。故其说往往歧误不合,或俚而且陋。……则说俚而识陋,全书类是者甚多,不惟无创获之解,且少精实之论。于寡过之义,渺不相关。盖沈氏困于科举,久不得售,欲借著述以自显,而经学浅甚。故所著皆庸俗无足观,《易》其尤甚者耳。”
沈豫改编《皇清经解》的情况,据其《皇清经解辑说·皇清经解仪礼菁华叙自叙》说:“去秋重九后,西风伉爽,弱质渐坚,取架上云台阮相国《皇清经解》,于《仪礼》逐一检阅,得十一种,而成全书者,止吴司马廷华《章句》一编。即将此册作为底稿,挨次辑录……已历十月矣。辑成,志其缘迄,时道光乙未立夏前三日也。萧山沈豫。”据此,可以推测他以吴廷华《仪礼章句》为底本,改编《皇清经解》收录的《仪礼》著作,历时十月完成。
现在所能考查沈豫改编《皇清经解》的材料,有清华大学图书馆科学与古文献考古所存的11册稿本,是沈豫的《皇经经解辑说》。
虞万里先生曾看过清华大学所藏的稿本,他在《正续清经解编纂考》介绍:“唯清华大学图书馆有沈氏《皇清经解辑说》不分卷稿本,略可揣其改编意图。稿本共十一册,前两册已誊清,后九册尚有红笔涂乙。五十余万字。题分‘皇清四书经解辑说’‘皇清两论经解辑说’‘皇清孟子经解汇纂’‘皇清周礼经解汇纂’‘皇清仪礼经解汇纂’‘皇清经解萃精’等。将原著散入各类,重新编排,每段后小字标明原书书名。”虞氏所言极是,从清华大学所藏稿本能管窥沈豫对《皇清经解》的改编情况。
清华大学所藏沈豫改编的稿本情况,具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已成稿,包括第一、二册,为《大学》《中庸》,已经分经改编且誊清;二是未成稿,从第三到第六册,抄录《皇清经解》,有涂乙,并有初步的编排处理;三是按经分类抄录资料,从第七到第十一册,没有做进一步的编排。
从稿本推测,沈豫的改编主要做了如下的工作:一是依类,按经文内容抄录材料;二是根据抄录内容编排;三是撰按语;四是编排时,非经文内容编成外编;五是誊清成成稿。
另外,据沈豫《皇清经解提要序》说:“豫暇日将各种略观大意,并撮掇其一书之精义,或创解特识者,荟而录之,得其提要百数十种,其余各集,虽散见于豫所辑《易经》《仪礼》《周礼》《诗经》《大》《中》《论》《孟》各解中,而要无专论。”知沈豫还有《易经》《诗经》类汇辑,但不在清华大学所藏稿本之内。
又据沈豫《皇清易经汇解未成初稿序》说:“余壬辰冬集《皇清易经汇解》,迄癸巳六月得二百四十日,友人方生郁文共缮写之,未几壮武心疾,握管大难,废书三叹。然本朝言《易》者,略备于此。大旨以汉《易》为宗,故于惠定宇、张编修、焦孝廉诸说,多所采择,而亭林、西河、安溪各家,摭拾辅之。惜乎上经自《屯》《蒙》起至《坎》《离》,下经止八卦、《乾》《坤》《系辞》,仅大略而已。至凡例领纲,遵钦定各经,汇采儒先说疏,颇得要旨,昔人欲观汉易,必须读李鼎祚《集解》,余此书虽不全,而欲究本朝易者,亦得其一二也,虽然余何憾焉。惠氏《周易古义》,无《系辞》,而江都江舍人藩续成之,以俟踵事而增者可也。”
似《易经》类已有初稿成编,但从上述清华藏稿本中,只有《大学》《中庸》誊清,《论语》《孟子》《仪礼》有初步的整理,其他诸经都只是抄录《皇清经解》。从或名《皇清经解周礼汇纂》,或名《皇清经解箐萃》的情况看,沈豫有改编《皇清经解》的计划,完成较为容易的《大学》《中庸》的改编,而其他的只是初步的整理,还未及完成,甚是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