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绿美景洪 宜居宜业

2024年以来,景洪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探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绘就生态画卷

初春的景洪市已是烈日炎炎。走进孔雀湖公园,置身于上百种植物高低错落调节下的“自然空调”环境中,让人感到一丝清凉惬意。

占地2.8万平方米的孔雀湖公园是景洪市重点打造的具有雨林特色的开放型城市示范公园。为了体现生物多样性之美,在保留原有近百株大型乔木的基础上,当地精心设计规划,优先选用乡土植物,积极运用景洪市花、市树,科学合理搭配色叶、开花灌木、地被、攀缘、附生以及驱蚊植物进行立体布局,凸显当地特色,打造雨林“空中花园”生态环境展示窗口。

“孔雀湖公园的改造提升融入了生物多样性理念,打造出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热带雨林城市景观。”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秘书长张开荣说,在城市中心打造雨林特色风貌区域,极大提升了景洪的城市美感。通过“点、线、面”结合持续推进,出门见绿、移步换景照进现实,城市更美丽宜居。

目前景洪市已完成新造林22.556万亩,义务植树822.04万株,实施绿美工程11万平方米,建成省级绿美乡镇1个、省级美丽村庄2个、州级绿美村庄70个,成功创建国家级森林乡村3个、省级24个,入选省级绿美雨林城市试点和城乡绿美工作标杆典型,“雨林景洪”成为全省五大绿美城市品牌之一。

赋能绿色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2024年,景洪市以严格治理“四尘”、有效管控“三烟”、精准管理“三气”为导向,在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重点时段分类分级精准管控,有效遏制扬尘、汽车尾气、餐饮油烟、工业废气等各类大气污染源,完成全州首个大气污染防治人工影响天气固定作业点建设,建成气象防雷减灾示范工程4个,有效管控重污染天气发生,全市空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全年空气优良天数占比96.7%。

景洪市以推进河(湖)长制工作为抓手,全面开展河道采砂规范管理、入河排污口排查治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等排查整治。深入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和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景洪市6个国控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澜沧江)、曼点水库、5个“千吨万人”和7个乡镇级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达标率为100%,8个河段(库)被评为云南省省级“美丽河湖”;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为100%,医疗废物安全转移率和无害化处置率100%。

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景洪市森林资源保护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稳定保持在78.44%以上。通过构建市、乡、村三级林长体系,设立林长457名,配备专管员952名、护林员621名,形成“一长两员”网格化管理机制。同时,健全“林长+森林警长”“林长+检察长”协同机制,推动行政执法、检察监督与刑事司法高效衔接,涉林草违法案件逐年减少。依托“智慧林业”预警监测平台,融合卫星遥感遥测、视频监控、无人机、手持终端等,构建空、天、地“三位一体”立体监测网络,实现林地监控有效覆盖率86.5%。

景洪市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加大政策研究和扶持力度,目前培育州级以上龙头企业46家,带动从业人员近5万人,林下经济成为群众增收新来源。

截至目前,景洪市新认证绿色食品企业6家、品牌9个,“雨林云果”“佳年”等本土品牌入选“绿色云品”名录,小糯玉米、牛肝菌、澳洲坚果等产品远销欧美国家。从澳洲坚果到林药、林菌、林菜及林下养殖,多元化的森林复合经营构建起完善的产业链,2022年以来,林草产业实现产值370亿元。

本报记者 戴振华

  • 乘势启航 逐梦前行

  • 报头

  • 绿美景洪 宜居宜业

  • 福祉增进 保障有力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