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2025全国两会·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吉林 循环农业绘就丰景

大学生志愿者通过电商直播推介农家好物。

吉林省珲春市杨泡满族乡东阿拉村

循环式农业产业链实现了生态种植养殖良性循环,“青年+乡村+网络”融合助力电商腾飞,红松果林铺就了致富路。

吉林省珲春市杨泡满族乡东阿拉村是一个边境村。近年来,东阿拉村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有效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兴边富民之路。

珲春市顺发种植养殖专业农场由东阿拉村人范立涛创建,通过种植玉米,形成“秸秆饲养黄牛、黄牛粪便还田种植绿色有机水稻”的循环式农业产业链,实现了生态种养良性循环。

东阿拉村林地资源丰富,因地制宜种植红松果树,通过嫁接改造后,使果树产果时间提前3至5年、产量提高3至5倍。目前,可年产树塔9万棵,年收益约45万元。预计5年后,年收益可达160万元。为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东阿拉村鼓励村民以劳动入股,享受产业分红,后续计划每年种植1万至2万棵红松果苗,总种植面积约200公顷。预计到2030年后,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20万至30万元。

改善人居环境是村民的深切期盼,也是建设和美宜居乡村、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东阿拉村对路边沟、污水管网等进行维修整治,为居家养老大院铺筑水泥地面400平方米,绿化村主路3500米、种植紫叶丑李400余棵,使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提振了村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走进东阿拉村“荣疆青年之家”,吉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卫国戍边”项目志愿者们正在忙碌,有的在直播带货、有的在打包、有的在整理订单。

2024年8月,9名“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来到东阿拉村。他们负责短视频拍摄、视频剪辑、订单处理等工作,成为专业的幕后运营团队。“村里按照‘青年+乡村+网络’的思路,积极发展电商产业,打造专属品牌,多渠道打开农副产品销路。如今,蜂蜜、木耳、大米等农家好物通过电商直播销往全国,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该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巡东介绍,村里将持续提升农产品品质,拓宽销售渠道,让更多珲春农产品走向全国,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如今,通过做强做实产业,东阿拉村培训出一批懂技术、会操作、能带动的科技示范户;通过落实政策保障,吸引众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人居环境质量;通过发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扶持壮大了村集体经济;通过“产业项目+”的发展思路和模式,有效解决了边境村产业发展难题,增强了集体经济硬实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林下经济,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效、联农带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王巡东表示,东阿拉村将持续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 新疆 逐绿沙漠耕耘希望

  • 西藏 高原苹果香甜远航

  • 广西 搬迁群众乐业安居

  • 黑龙江 湖旅融合共谱新曲

  • 吉林 循环农业绘就丰景

  • 辽宁 鲜绿棚菜富民有方

  • 内蒙古 草丰水美羊群满圈

  • 云南 边境小村美丽蝶变

  • 《我在边疆望北京》唱响时代和声

  • 报头

  • 幸福村里幸福事 共话美好传心声

  • 本版文图采写: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