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观点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从差评中解题

张帆

“您对本次服务是否满意?”“请对我们的服务作出评价!”如今,无论是政务服务窗口,还是公共服务领域,随处可见这样的温馨提示。这本是倾听群众呼声、提升服务质量的有效之举,可在一些地方却沦为形式主义,甚至变成了“好评绑架”。

现实中,有少数干部视差评如虎,对群众的批评避之不及。有的在办事结束后,缠着群众要好评,甚至暗示、诱导群众给好评;有的干部害怕听到不同声音,一旦收到差评,第一反应不是反思工作中的不足,而是想方设法公关删评;还有的就算接受了差评,也不去整改落实,导致差评反映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如此一来,好差评制度的初衷被扭曲,群众的真实声音被掩盖,干部的服务水平又怎能真正得到提升?

干部怕差评,说到底,还是政绩观出了问题。他们把群众的好评当成了考核的指标,只想着如何达标,却忽略了为人民服务的本质要求。其实,差评一点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差评的漠视。工作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每一个差评背后都隐藏着群众的痛点和需求,倘若长期置若罔闻,不仅无法真正解决问题,还会让群众对干部失去信任,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群众给出差评,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有不足,还有改进的空间。只有剖析根源、正视改进,才能助推工作效能的提升。广大党员干部要闻过则喜,正确认识到指出错误、挑明问题、找准病症都是善意的提醒,早发现才能早改正、早获益。要闻过则改,有敢于正视问题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对真实存在的问题扭住不放、立行立改,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 报头

  • 繁荣精品创作 做强云南影视

  • 实绩才是政绩

  • 从差评中解题

  • 开好环保“长效方”

  • 下期介绍

  • 让科技与民生双向奔赴

  • 释放“人工智能+”更大潜力

  • 微看点

  • 推动县中教育高质量发展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