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生态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保山市持续推进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绿色答卷映照高山峡谷

高黎贡山,享有“世界物种基因库”“世界自然博物馆”等美誉,在云雾间书写着生态传奇。如今,电影《花开高黎贡》主题曲“守望远方归来的精灵,脚下丈量深情的土地……”正响彻保山市的各个角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动人故事传唱成歌。

近年来,保山市高度重视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实施“五种保护模式”,织密“五张防护网”,不断筑牢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早在1995年,高黎贡山保山管护局就协助百花岭村成立了我国首个农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社区公益组织——高黎贡山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

协会成立近30年来,会员由创建之初的48名发展到200多名,带动高黎贡山周边社区成立社区森林共管机构28个、长臂猿共管委员会1个、观鸟理事会1个。

“以前村民会上山打鸟,现在我们成了护林员,变成了护鸟人。我们保护好了生态,也给自己带来了美好生活。”家住高黎贡山东麓下的芒宽乡百花岭村民侯体国说。如今,百花岭村已有“鸟塘”60余个、“鸟导”100多人、农家客栈20余家,观鸟游为村民增收达2000万余元,走出一条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成功之路。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段西坡的龙江源头火草地,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杜鹃花植物——大树杜鹃,其成熟种群数量仅有200余株,被列为极危物种,自然繁育困难重重。

为此,相关部门对大树杜鹃开展了人工繁育及扩繁技术试验,在腾冲市曲石镇林家铺子种植了200株大树杜鹃,目前长势良好。“大树杜鹃种子比芝麻粒还小,在立地条件下很难存活。”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腾冲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除了大树杜鹃,保山市还开展长蕊木兰、保山茜、滇桐等52种珍稀濒危特有植物引种繁育、回归种植等近地保护工作,为珍稀濒危特有植物的有效保护探索了一种全新模式,在林家铺子选择30种272株珍贵树种开展物候观察和育苗试验。

“高黎贡山的护林员必须会使用智能手机和数码相机等设备,以便开展野生动植物影像监测。”高黎贡山保山管护局隆阳分局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保山市采用“影像保护”手段,创新开展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同时,积极实施“走廊带保护模式”,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之间建设了生物走廊带,连通保护区之间的生物通道,解决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孤岛化、破碎化问题,促进保护区的连通性和物种交流。

经过40多年的保护管理和建设,高黎贡山保山段保护成效显著,有高等植物5726种及变种、动物2791种(含亚种);发现新物种627个,分布鸟类796种、灵长类动物有10种,森林覆盖率由建区前的82.3%增至现在的93.7%。经对比2010年和2018年“云南省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数据,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从431.42亿元增长到498.32亿元。

截至2024年底,高黎贡山“五种保护模式”等经验做法成为全省典型,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评估达到最高等级,成为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典范。

本报记者 李建国 杨艳鹏

  • 明珠焕新颜 碧水润春城

  • 保护优先 扩绿兴绿

  • 报头

  • 绿色答卷映照高山峡谷

  • 巡护脚步踏遍密林深处

  • 激活洱海生态自净密码

  • 共护一河清水向东流

  • 人象和谐铺展共生图景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