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开放云南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法国人吉尔——

很高兴找到 一个有根的地方

法国人吉尔来中国生活已有十几年,现定居于云南大理,在传统村落磻曲村经营着一家私房菜馆。如今,人们更喜欢叫他“晓松”,一个地道的中文名字。

吉尔的私房菜没有固定菜单,每周最多接待两桌客人,每次至少8位,且需提前预订。他的菜肴融合了法国、西班牙和云南风味,食材丰富多变,常给食客带来“开盲盒”般的惊喜。

晓松是一位有着20年从业经历的记者和摄影师,在北京和成都生活了9年后,于2014年来到大理磻曲村,搬进了石头垒起的院子。

闲暇时间,晓松总喜欢站在院子里远眺苍山,“我从小生活在阿尔卑斯山脚,望着苍山,不禁产生一种莫名的亲切感。”热情好客的百姓、优美的自然环境,这些元素的交织,将大理与法国紧密联系起来。晓松在大理,找到了家的感觉。

定居大理后,晓松坚持写作,偶尔也会露两手,做几道可口的菜招待朋友。在朋友的建议下,他开起了私人厨房。用当地食材做出创意十足的西餐,是晓松的看家本领。

“我做的菜都跟我的写作有关,跟我的生活环境有关。”在大理,晓松将烤过的甜椒盖在乳饼上,把这道菜命名为“云南磻曲村寿司”。他还会用乳扇包裹住大理粑粑,代替原本的奶酪、法棍,并在中间放上一些生菜沙拉,这是专属于大理的法式三明治。

融入,还得从身边的人开始。晓松与当地村民经常围坐在火塘边,喝着烤茶,聊彼此的生活。“每年过节,我都会去村民家,因为他们是我的家人。”晓松说道。

对于现在的生活状态,晓松感到非常满意,他希望将当地村民写进小说里。“过去20多年里,我一直奔波在世界各地,身边的朋友来来去去,这样的状态有些让我迷失了方向。但大理却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受,它不是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有根的地方。”本报记者 常远

  • 一切如此美好缘分刚刚开始

  • 我是老乡不是老外

  • 一段温暖记忆 一分浓浓乡愁

  • 在“早咖晚茶”中 感受包容与平衡

  • 很高兴找到 一个有根的地方

  • 开着房车畅游 记录点滴美好

  • 风土美食带我 融入云南生活

  • 希望更多朋友 成为“新云南人”

  • 外国朋友 在云南找到向往的生活

  • 报头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