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盘龙区阿子营街道,一场关于人居环境整治的变革正在悄然进行。街道党工委以“小亭子”建设为载体,唤醒社区村组沉睡空间,变荒地为幸福园,彰显基层治理温度。
过去,阿子营街道部分社区村组的闲置空地成为卫生死角盲区,既浪费土地资源,又影响人居环境。为此,阿子营街道党工委聚焦群众身边“微小事”,以变废为宝、整治环境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废弃砖石、木料等,将社区村组中散落各处、长期闲置的边角地块进行改造,以“微治理”撬动大变化,让曾经的边角地块成为居民休闲、议事的好去处。
在鼠街集镇,一座兼具功能性和美观性的议事亭已成为居民茶余饭后休闲交流的热点;铁冲村沙沟村民小组新建的凉亭周边修建了小型绿化带,安装了座椅,增设了休闲健身器材;多年前,阿子营村民小组一块1.6亩的闲置空地几乎成了垃圾场,在街道党工委的牵头下,仅耗时15天,就成功建成了面积达51平方米的休闲亭、45.21平方米的红砖休闲区、100平方米的绿化区域。这些如今群众休闲娱乐的场所,一度是各个社区村组头疼的环境卫生死角。
阿子营街道党工委以服务群众为宗旨,通过“微改造”唤醒社区村组沉睡空间,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基层治理的成效和温度。下一步,阿子营街道将坚持服务群众初心,不断探索创新基层治理的新模式、新路径。
本报记者 王怡文
本版统筹 崔仁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