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流
为切实保护消费者财产安全,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消费提示,网络购物谨慎使用手机“免密支付”功能,避免因账户权限过度开放而引发资金损失。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手机“免密支付”功能,以其便捷性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只需轻轻一扫或一点,即可快速完成交易,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和精力。然而,这一功能的背后,却隐藏着不容忽视的安全风险。一方面,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免密支付的漏洞,通过盗取账户信息等方式进行盗刷。另一方面,免密支付功能的开通往往涉及个人私密信息的授权,一旦平台安全措施不到位,极易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面对这些风险,消费者要提高警惕,提升自我保护意识。例如,谨慎开通免密支付功能,设置合理的消费限额,定期查看账户交易记录等。但仅仅依靠消费者的防范是远远不够的,平台和商家作为免密支付功能的提供者,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告知消费者免密支付的开通条件、风险及取消方式;简化取消的操作流程并加强支付系统的安全防护,对于因平台安全措施不到位而导致的消费者损失,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监管部门也应加大对免密支付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支付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帮助消费者更好地掌握使用技巧和风险防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