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佳
擂台比武,是各地区展示成果、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舞台,是激励各地在日常工作中真抓实干、勇于创新的有效机制。然而,现实中却存在个别干部将精力过度集中于“评时”,而忽视了平时的积累和努力。
“评时抓”,或许能在短期内呈现出一定的成果,但这种成果往往是表面的、短暂的,缺乏坚实的基础和可持续性。一旦脱离了评比的特殊环境,其背后隐藏的问题就会逐渐暴露出来。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擂台比武的初衷,更让群众对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产生怀疑。
而“平时不抓评时抓”,更反映了个别干部工作作风不实和政绩观错位的问题。他们没有真正把心思放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福祉上,缺乏对工作的敬畏之心和责任感,对待日常工作敷衍了事,习惯于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同时,这种现象也暴露出了一些地方考核评价机制存在的漏洞,如考核评价过于注重结果和短期表现,就容易滋生这种投机取巧的行为。
“评时抓”更要抓平时,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一方面,党员干部应深刻认识到,工作的目的是推动地区发展和提升人民幸福水平,在日常工作中,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实际情况,找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集中精力加以解决。另一方面,各地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平时考核与“评时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平时考核的权重,注重对干部日常工作表现、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考察,全面、客观地评价干部的工作业绩,并通过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群众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及时掌握干部的工作进展和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