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开放云南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在云南收获精彩

郑静文

杨钪森

杨钪森来自马来西亚槟城,2015年来到中国后,在北京大学和暨南大学学习深造。现在,他是云南民族大学的一名讲师。

作为云南省内较早开设马来语专业的高校之一,云南民族大学持续与马来西亚的高校进行学生交换、学术交流等合作,每年举行的南亚东南亚文化节,让众多学子能沉浸式体验多元文化。“云南民族大学参与举办的中国(云南)—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对话会,为两国高校的老师们搭建了专业交流平台。”杨钪森说。

在日常教学中,杨钪森经常尝试创新教学方法。例如,在课堂上模拟“中国—东盟青年峰会”,让学生走出书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他也经常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比如推荐学生到景点,用马来语分享当地的故事,并发到社交媒体平台上。“从小就在书中了解云南,来到中国快十年,我发现云南是一个可以让你沉淀下来静心做事的地方。”杨钪森说。

这样的“此心安处”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马来西亚学生来到云南求学。在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攻读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学位的马来西亚留学生郑静文说:“这里多元文化交融,自然风光秀丽。云南的米线让我想起家乡的米粉,香甜的鲜花饼唤起我对马来西亚香饼的记忆。云南的节日氛围也让我倍感亲切。”郑静文表示,云南大学在东南亚颇具知名度,且云南与马来西亚地理位置相近,人文交流频繁,这也是许多马来西亚学子选择云南的原因。

“生活里,我遇到了很多暖心的事。刚入学时,中国同学带我逛校园,打羽毛球。我还参加了‘看泰剧学泰语’的活动,不仅学到了新语言,也结识了许多朋友。在云南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我收获满满,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精彩。”郑静文开心地分享道。

本报记者 黄议娴 刘子语 韩成圆

  • 在云南收获精彩

  • 开门见喜 互粉情长

  • 云花绽放柬埔寨

  • 文旅合作讲述“老友”新故事

  • 短视频架起连心桥

  • 这一碗米线情长意长

  • 报头

  • 滇越跨境游四季皆美

  • 期待更多“双向奔赴”的美好

  • 这一口美味情香意浓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