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科教卫生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楚雄市吕合镇粮经协同“稻—蒜”模式示范样板复合亩产值超20000元

省财政专项助力滇中稻田“钱粮双增”

田间测产

本报讯(记者 陈云芬)4月14日,由云南省作物学会主持,邀请省内相关专家,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在楚雄市吕合镇实施的“稻—蒜”模式百亩示范样板蒜产量进行田间实收测产。

按照农业农村部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专家组在百亩方中随机选取好、中、差3块田,平均每块田量取667.33平方米进行实收,并测算独蒜、瓣蒜及其不同等级的比例。测产结果显示,在确保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不下滑的前提条件下,粮经协同一年多熟“稻—蒜”模式中鲜蒜头加权平均亩量2121.79千克,按照企业现场收购价格计算,亩加权平均产值超18715.18元。2024年9月14日,全国水稻生产指导专家对“云科粳8号”测产,在减肥35%的条件下,平均亩产湿谷816.94千克,亩产值1633.88元。稻、蒜两季复合亩产值达20349.06元。

2024年5月至2025年4月,由云南省农科院李小林团队承担的省农科院“粮经协同千斤万元示范工程”十大攻关团队之一“粮经协同一年多熟示范团队”项目,利用省农科院粮作所自育的国审优质常规水稻品种“云科粳8号”,结合“温江红七星”大蒜品种,构建“优质稻”和“高效蒜”的粮经协同滇中稻田高效生产模式在楚雄市吕合镇示范应用,核心样板150亩,亩产值超20000元,既提高了财政支持资金的使用效益,又进一步拓宽了科技赋能滇中粮仓高效发展的新路径。

项目负责人、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副所长张建华研究员表示,团队通过选择优质水稻品种、协同市场占有率高的大蒜品种,采取统一品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的方式构建该模式,对示范样板实施“三精、两减、一结合”管理,为粮经协同科学化、标准化、体系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在滇中地区推广提供了借鉴。下一步,团队将加强水稻和大蒜种植高产高效攻关力度,优化构建“稻—鱼—蒜”“稻—鸭—蒜”模式,增加稻田亩产值,为粮食安全、产业振兴、农民富裕提供有力保障。

  • 云南桑产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 省财政专项助力滇中稻田“钱粮双增”

  • 报头

  • 加快创新步伐 助推云岭发展

  •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云南站)活动启动

  •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多学科联合成功救治急危重症心脏病患者

  • 北草南繁育种进展顺利

  • 砚山县对重点人群患者实行“先诊疗后付费”

  • 省中医医院将聚力打造中医优势专科群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