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乡村振兴·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枇杷满枝头 增收有路子

枇杷丰收农民乐。 供图

春深时节,在屏边苗族自治县新现镇的枇杷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枇杷成熟待采,果香四溢。果农们熟练地翻拣、撕开套袋、采摘,不一会儿工夫,篮子就装满了。

“我家种了20亩枇杷树,采收期从去年10月到今年4月底结束,预计收入17万元。”新现镇吉咪村村民潘素芬笑呵呵地说,“我们从7年前开始种植枇杷,虽然辛苦,但不用外出打工,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我们收购的枇杷主要发往广东、浙江等地的批发市场。新现镇的枇杷品质很好,产地比较集中,加上交通便利,我们运输成本也能降低。”一位来自蒙自的收购商说。

“大家看,我们自产自销的枇杷,个头大、口味甜,喜欢就快来采购吧。”在新现镇永胜村,村党总支书记杨国林正在自家枇杷地拍摄短视频。“我每年都会通过直播和拍短视频等方式卖枇杷、猕猴桃等水果,我也赶赶时髦,跟上时代节奏,去年通过电商收入大概有2万元。”杨国林说。

为解决产业小、散、弱和群众盲目种植等问题,新现镇通过党建引领、示范户带动方式,引进枇杷产业种植。“起初大家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管理比较粗放,收入不理想。我们通过技术创新、品种改良,加大培训力度等方式,让产业‘引进来’也‘留得住’。”新现镇党委书记王绍珍说。

依托县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和“土专家”“田秀才”的指导,当地农户种植技术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产量、品质上去了,收益也大幅提高,最终形成农户懂技术、收入稳增长、产业规模化的良性循环。目前,全镇共发展枇杷产业3.3万亩、年产值约1亿元。

“我们结合立体气候优势,推动枇杷、柑橘、猕猴桃、香脆李等产业发展,同时引进蒙自飞花酿果酒厂等企业入驻,计划通过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让小果子鼓起群众钱袋子,产业增收有路子。”王绍珍说。

本报记者 饶勇 通讯员 万值宇

  • 禄劝县:全链条就业服务绘就乡村振兴共富图

  • 蓝莓飘香处 乐业惠民生

  • 锻造种业“芯片” 强链富农兴乡

  • 枇杷满枝头 增收有路子

  • 临翔区:村集体经济多元发展

  • 报头

  • 宁蒗县实施“金薯培优”行动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