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乡村振兴·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临翔区:村集体经济多元发展

昔木村村民迎来首次分红。 本报通讯员 龙春威 摄

近日,临翔区圈内乡昔木村村民迎来村集体经济的首次分红。以发放大米的形式,现场向550户村民发放了1.1万公斤大米。

昔木村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村民长期从事传统农业生产,收入微薄且来源单一。为改变这一状况,圈内乡政府结合昔木村光照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引入光伏项目,村民以土地入股村集体经济,积极投身项目建设。2024年12月,光伏电站顺利并网发电。2024年,光伏电站实现收入16.68万元。

“2021年以来,村里探索多元发展村集体经济路子,通过封山育菌、入股建设冷库、引入光伏项目等,2024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提高到23.42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18.42万元。”昔木村党总支书记李桂阳介绍,“这些收益一部分用于村民分红,另一部分投入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持续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近年来,临翔区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切入点,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助推集体经济多元发展、多维共进。

紧盯领头人,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制度,组织380名村“两委”成员参与“双提升”学习。加强基础培训,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相关课程纳入村党组织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等培训班课程,为村集体经济蓄力赋能。聚焦多元化,推进各村结合实际分类“定制化”发展,实现土地流转增收一批、抱团发展共赢一批、劳务服务带动一批、能人引领提升一批。蚂蚁堆乡立足养殖产业优势,将辖区14个村联结起来,成立蚂蚁堆乡肉牛产业发展联合体,由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建立统一银行贷款、统一肉牛品种、统一参加保险、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饲草标准、统一肉牛销售的工作机制,带动各村集体经济增收42万元;南美乡采取土地流转模式,帮助招商引资企业完成项目建设用地出让和确权登记,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48万元,带动群众务工增收50余万元。

通过抓保障强统筹、抓变量强支撑、抓拓展强引领,2024年,临翔区村集体经济生产经营性收入达3169.28万元,较上年度同比增长64.21%。

本报记者 李彤 李春林

通讯员 阮露明丹

  • 禄劝县:全链条就业服务绘就乡村振兴共富图

  • 蓝莓飘香处 乐业惠民生

  • 锻造种业“芯片” 强链富农兴乡

  • 枇杷满枝头 增收有路子

  • 临翔区:村集体经济多元发展

  • 报头

  • 宁蒗县实施“金薯培优”行动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