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叫我‘云南咖啡之父’,有人说我是‘中国咖啡王子’,我更喜欢称自己为‘牛仔大叔’。”一顶牛仔帽配上一件衬衫成为云南爱伲农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明辉的标志。初见时很难将这个满脸笑容的“牛仔大叔”和为云南咖啡走向世界作出重要贡献的人联系到一起。
与咖啡的缘分,始于年少时村子里只知其名的咖啡树。“我们把长得像樱桃、口感像橄榄的咖啡果摘来吃,吐出的籽又长出新的咖啡树。”对那时的他来说,咖啡和其他的山中野果没什么不同。
1982年,刘明辉考入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习咖啡可可加工,走出大山的他,开始真正认识咖啡并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他还投入了大量精力学习英语,为后来将云南咖啡带到海外打下基础。“牛仔大叔”的“咖啡历险记”正式起航。
“20世纪80年代末期,国内消费者对咖啡的需求不多,农民种出咖啡也没有市场。1988年,我参加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助云南咖啡的项目,和同事到国外学习咖啡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后,回到国内对农民们进行培训、推广咖啡种植。”刘明辉说,当时种植出的咖啡主要由雀巢咖啡收购,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咖啡市场开始供过于求。咖农面临只售卖咖啡豆原料,缺乏成熟咖啡加工产业链的窘境。
想要让云南咖啡发展,就必须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为此,1996年刘明辉在美国纽约成立了Sunlight Coffee公司。“我和同事们决心要为云南的咖农寻找第二条出路。我们首次将云南咖啡引入纽约咖啡交易中心,并通过分级认证,成功打入国际市场。”从美国到加拿大再到德国、意大利、法国……刘明辉带着云南咖啡在海外留下了足迹。
然而,通往成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过去中国咖啡在国际上的认知度不高,种植技术不成熟,缺乏统一的标准,在国际市场上处境尴尬。1998年,刘明辉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建设起标准化的咖啡种植园供咖农学习。但是,2000年的一场霜冻让一切化为乌有。“所有咖啡树都死了,我也面临破产。但我始终坚信云南应该是全世界最好的咖啡产地之一。”
怀着对云南咖啡的信心,刘明辉去到国外考察学习。“雨林咖啡种植模式”也应运而生,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利用自然遮阴、落叶抑制杂草,解决了霜冻、干旱、害虫等问题,生产出有机咖啡豆,并获得国际雨林联盟认证。如今,6000亩咖啡在雨林中茁壮成长,爱伲庄园的咖啡豆杯测分数多次超过85分(国际精品咖啡标准),部分品种甚至达到87分,媲美哥伦比亚顶级产区。
建成中国咖啡种质资源库、获评云南首批精品咖啡庄园……谈到人生中的重要节点,刘明辉总是以“咖啡”作为标记。在他看来,云南咖啡拥有无限的潜力,也值得站上更大的舞台。如今的他,常常到世界各地参加各种国际交流会,接受各国媒体采访,始终走在向世界推广云南咖啡的路上。“我想更多地为云南咖啡产业发声,让世界品尝到‘云南味道’。”刘明辉坚定地说。
本报记者 高玥 胡梅君 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