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温度临沧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春天餐桌上的“绿色银行”

野菜上桌成佳肴

一场春雨后,香椿、白花、树头菜等山茅野菜破土而出,不仅装点了临沧的春天,也丰富了市民餐桌,更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绿色银行”。

清晨,凤庆县凤山镇二道河自然村村民赫绍莲背着竹篓出门,她手持带有刀头的长竹竿,熟练地把树头菜割下来。“树头菜头茬能卖到60元一公斤,平均也在每公斤20元。”赫绍莲介绍,她家4亩树头菜去年收入约1.2万元,今年刚采摘就接到了临沧客商的订单。

在二道河自然村,像赫绍莲这样的种植户有21户,去年树头菜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农户有8户。凤山镇京竹林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定忠说:“通过规模化种植,树头菜成了群众增收的‘摇钱树’。”目前,凤山镇京竹林社区已发展树头菜320亩,年创收80余万元。

在永德县德党镇牛火塘村,村民们成群结队进山采收野生蕨菜。村民王成林家每天可以采收蕨菜80多斤,一天收入约100元,整个采收季节能增收3000多元。收购商罗秀英介绍,去年经她之手外销的蕨菜达2吨,今年预计翻番。在牛火塘村,仅蕨菜一项就为村民年增收50多万元。

蕨菜经济只是“野菜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永德县德党镇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野生的蕨菜、树头菜、火镰菜、香椿等特色产业每年为该镇群众增加200余万元经济收入。

临翔区拥有2487.3万亩原始森林,为野菜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环境,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为野菜的驯化种植提供了丰富的种源。

在云县涌宝镇山林间,村民腰挎竹篮穿梭蕨菜丛,南糯村张大江做蕨菜生意近20年,收购鲜蕨菜加工后销往省外,一年收购30多吨,涌宝镇有十几个加工点,预计收购量可达400多吨,加工后的蕨菜主要销往我国吉林、辽宁等地以及韩国。

不仅本地蕨菜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永德、凤庆等县的部分蕨菜也被运到涌宝镇包装批发,销往全国各地。蕨菜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当地劳动力就业,每年有4000余人参与,实现农民收入1000多万元。

本报记者 隋鑫 李春林 李彤 文/图

  • 守匠心 制好茶

  • 一片茶叶的旅行呼唤

  • 茶香漫古道 旅韵绘新篇

  • 春天餐桌上的“绿色银行”

  • 报头

  • 临沧市强化机关党员教育培训

  • 云县:“一村一警”激活“神经末梢”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