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全国首个“数字商业+新农人培养”科技小院在大理揭牌——

拼多多“千亿扶持”助力技术强基人才强农

4月25日,数商兴农科技小院揭牌仪式在古生村举行。 本报通讯员 刘长白 摄

科技小院学生向与会嘉宾演示养分智慧管控体系运行模式。 本报通讯员 刘长白 摄

杨静计划将优质的小院农产品卖到拼多多等线上平台,助农户增收。 本报通讯员 刘长白 摄

经过近一年时间筹备,4月25日,由拼多多支持,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府联合建设的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在大理古生村正式揭牌。这是全国首个聚焦“数字商业+新农人培养”的科技小院,也是拼多多近期推出的“千亿扶持”计划在支持科技小院发展方面收获的首个成果。

近期,从农产品起家的拼多多通过“千亿扶持”计划,落地了首批助商惠农举措,包括启动“2025多多好特产”专项行动,发挥平台数字化优势,立足“土”,体现“特”,做大“产”。在农业科研领域,为了培育新质生产力、丰富农产品优质供给,拼多多“千亿扶持”计划将继续助力科技小院发展,支持农业科研创新与技术推广,培养更多既懂前端科研、技术推广,又能使用互联网等技术进行后端销售的“兴农人”。

“农业版12306”精准管控田间养分

大理白族自治州是我省的农业大州,祥云脐橙、宾川柑橘、弥渡葡萄、剑川苹果、漾濞核桃等优势农产品众多。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下,当地农业生产始终以保护洱海环境为基础。

科技小院师生在古生片区实地调研发现,片区旱地区域主要种植鲜食玉米、莴笋和马铃薯等作物,生产以小农户种植为主,存在施肥量不合理、管理粗放、施肥时间和比例缺乏科学依据等问题,同时生产信息化和标准化程度低。这些问题导致雨季旱地田块养分流失较大,给洱海水质保护带来较大风险。

为解决上述问题,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在拼多多支持下,联合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户,设计并构建了集实名制购肥、定点配送、精准施肥、监控监管于一体的养分智慧管控体系,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帮助农户科学施肥、改善区域环境。目前,该套体系已在古生片区南庄开展试点工作,试点面积100亩,含40余个田块,涉及20余名农户。

数商兴农科技小院揭牌活动上,小院学生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养分智慧管控体系的运行模式。系统可以清晰显示下单农户的地块位置、种植作物、施肥时间、年施肥量、土地营养吸收情况等信息,企业收到订单立刻就近安排储肥站送肥上门。

2023年,古生村科技小院在南庄开展鲜食玉米种植技术示范推广工作,50岁的村民李冲最先向学生们敞开大门,听取学生们的建议,给家里几十亩地改施绿色有机肥。如今,他又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用上了养分智慧管控体系。“以前我们施肥都是凭经验,多了担心烧苗,少了担心产量不行。现在有了这个平台,下单很方便,30分钟就能送货上门,非常省心。”李冲说。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古生村科技小院负责教师金可默介绍,该体系就像“农业版12306”,操作起来非常方便,还能精准管理农户地块作物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形成精准施肥方案并落地实施。合理调控施肥可以减少养分流失,预计使试点区域排入洱海的氮磷量减少30%以上,能有效遏制农业面源污染,减轻对洱海的环境压力。

学研商创新培养“兴农人”

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不仅要让农民种得好,更要让农产品卖得好,农民赚得多,又能支持生态保护治理。而这离不开农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支持。通过搭建党、政、产、学、研、用六位一体的实践育人平台,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在农业生产服务中发现问题、在交流研讨协作中解决问题,旨在以学、研、商协同创新模式培养高质量兴农人。截至目前,该科技小院已落地1个养分智慧管控平台项目、支持7个农业高质量科研课题、协助20多个科技小院的优质农产品“触网”,是“全国科技小院协作网”的活动基地和大本营。

2024年,中国农业大学就与拼多多宣布共同推出“科技小院强农兴农人才培养行动计划”,以数商兴农科技小院为依托,培养农业高质量复合型人才。杨静就是学员代表之一。

在古生村科技小院学习工作3年,杨静的人生发生了很大改变。初到古生村科技小院,内向害羞的杨静就被安排入户做种植情况调研。她硬着头皮一家家上门走访,遭遇不理解、不配合等情况,吃了4次闭门羹后忍不住哭了。当时的她想不明白,一件帮助农业增产增效的好事,为什么会遭到农户强烈抵触。

直到后来与农户们熟络后,杨静才知道,只有看到技术转化出好的收益,大家才会放心配合。这也让她在心里埋下了一个信念:不仅要让农田增产,更要让农户增收,要帮大家把农产品卖出去。

毕业后的杨静放弃了云南一地级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机会,选择回到古生村创业。她以数商兴农科技小院为阵地,积极推动科技小院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与升级,进一步丰富“全国科技小院协作网”的内涵和外延。

去年9月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拼多多支持了一场特别直播节目。杨静严选了9个科技小院的22款产品登上直播间,其中,四川峨边笋用竹科技小院的冷笋上架后被迅速抢空,广西北海海岸带生态农业科技小院的虾干补货两次后依然售罄。“科技小院的农产品质量都很好,以前苦于没有成熟的销路,现在有了拼多多支持,不仅打开了销路,更提升了品牌效益。”她说。

浅尝线上渠道,杨静就感受到了电商平台的订单爆发力,决心把拼多多店铺开起来。近日,她已经上线100余个产品品类,覆盖全国20余个科技小院的优质农产品,只等后续完善产品矩阵、优化物流合作,就可以正式销售了。

从学校到科技小院再到个人创业者,杨静的人生跨越了3个阶段。“我很喜欢现在的状态,思维、眼界都在拓宽,看到农产品卖出更好的价格、卖到更远的地方,我很高兴。”杨静说。

“作为支持科技小院发展的社会商业力量,拼多多助力科技小院的工作重心正从农业生产端延伸至销售端,希望推动小院的优质农产品从销售无门到抢购一空。”揭牌活动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指出,“数商兴农科技小院是全国科技小院里独一份的存在,满足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培养的目标,能够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2009年成立以来,全国已建成超过1800个科技小院,覆盖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如果说每个科技小院是一枚星火,那么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将为这些星星之火添上燎原的东风。”拼多多副总裁侯凯笛说,包括优质的小院农产品在内,拼多多“千亿扶持”计划希望覆盖更多的好产品、好商家、好技术,让农户、用户、商户共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本报记者 王淑娟

  • 拼多多“千亿扶持”助力技术强基人才强农

  • 凤梨迎丰收 果农日子甜

  • 万亩柑橘园富农新样板

  • 报头

  • 蓝莓铺就致富路

  • 鲜甜樱桃等客来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