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彝族古籍《查姆》抢救性保护征集工作完成

本报讯(记者 吕瑾 通讯员 谭茹) 近日,随着一批珍贵的《查姆》古籍入藏双柏县博物馆,《查姆》抢救性保护征集工作顺利完成。

《查姆》是彝族先民讲述天地万物及人类起源、日常生活规则和大众智慧的一部创世史诗,是目前用古彝文记载的篇幅最长、数量最多、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神话叙事史诗作品。《查姆》内容丰富,在民间有120“查”之说,它以神话传说的方式记述了天地演化、物种起源、人类形成和发展、家庭婚姻、医药卫生、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天文地理以及伦理道德等内容。

千百年来,《查姆》一直在双柏县彝族群众中流传,既反映了彝族人民生产生活、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的演变与发展全过程,也反映了彝族先民朴素的宇宙观、进化观、历史观、信仰观、道德观、伦理观,对研究彝族历史、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过程有着较高的历史科研价值、文学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2008年6月,《查姆》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1月,《查姆》入选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由于年代久远、传承环境变迁等因素,许多《查姆》古籍散落在民间,面临着损坏、遗失、失传的风险。2021年8月,双柏县启动《查姆》古籍征集工作,征集到不同年代的《查姆》古籍145卷,其中毕摩经130卷、医药经15卷。

“目前,征集到的《查姆》古籍已妥善存放于博物馆库房,由专业修复团队进行修复。这些古籍的成功征集,极大丰富了双柏县博物馆的馆藏资源。”双柏县博物馆馆长李丹介绍,在征集过程中,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古籍保护标准,对每一本征集到的古籍进行详细登记、拍照、初步鉴定,其中不乏年代久远、保存状况较好的珍稀版本。此次征集不仅填补了《查姆》文献体系的空白,更对传承彝族文化根脉、促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我省新能源装机逾6000万千瓦

  • 永金高速公路戛洒至元江段通车

  • 绽放在洱海源头的“牛粪金花”

  • 彝族古籍《查姆》抢救性保护征集工作完成

  • 报头

  • 我省积极拓展“高速+”产业融合发展

  • 2025年“百城千校万企”促就业启动

  • 云南脱贫县农村居民收支平稳增长

  • “普洱咖啡 香遇武汉”城市推介活动启幕

  • 云南青年讲师团宣讲活动在昆举行

  • “皇姑节”非遗民俗活动在广南举办

  • 中国青少年网球城市挑战赛(云南)城市赛玉溪站落拍

  • 恩捷股份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生产项目落地玉溪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