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中国朋友,我们发出了越南之声。”越南之声对外处原编辑、播音员丁世禄回忆,在越南抗美战争的硝烟岁月里,越南之声广播电台因美国轰炸越南河内被迫转移到中国昆明,组建越南之声59团,在中国向世界发出了越南之声。
1972年,刚工作两年的丁世禄来到中国昆明,开启了两年的异国工作和生活。
“位于河内美庭郡的越南之声根据地被美军袭击,这对我们工作影响很大。”丁世禄说,为保障播音信号稳定,越中两国协商后,越南之声相关人员接到紧急转移命令。由此,肩负重任的越南之声59团诞生,负责战时全平台工作,向越南国内及世界传递信息,内容涵盖时事、工业、农业农村、少儿等领域。越南之声广播电台每个节目组都派人前往昆明,确保节目按时播出。
“我问台里什么时候能回来?我不知道去多久、去哪里,只能尽量振奋精神。”出发前,丁世禄十分忐忑。
“那时的昆明,于我而言是陌生的,但却很快用温暖将我包裹。”丁世禄讲述,广播工作常常持续到深夜,可即便夜幕深沉,走在昆明的街道上,心里也很踏实。
“偶尔有晚归的行人与我们擦肩而过,若我们上前问路,对方热情又关切。当得知我们来自越南,不少人眼中都流露出尊重,还会叮嘱我们注意安全,这份善意,让远离故土的我倍感亲切。”丁世禄回忆。
越南之声在昆明的宿舍就在翠湖附近,推开窗,翠湖的景致便映入眼帘。每间宿舍住一到三人,虽不算宽敞奢华,但设施一应俱全。丁世禄说,昆明的冬天比越南冷多了,甚至还能见到雪景。尽管当时中国的条件也不宽裕,可屋内的温暖从未缺席,热水、厚被子,处处都彰显着细致入微的关怀。“我们被安排在市区中心,中国还配备专业厨师团队,细致照顾我们的饮食需求。”
丁世禄感慨:“那时的中国也不富裕,却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条件,实在令人感动。”50多年过去,这段历史丁世禄依然记忆犹新。他表示:“从昆明发出的越南之声,是战火中的呼救,更是越中友好合作之音。两国一定要维护好、发扬好老一辈领导人培育的友好、亲近的关系,民间要有更多的互相往来,我们一定要珍视这样的关系,让两国友谊长存!”
本报记者 陈晨 王欢 韩成圆 李玲 王韵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