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戎合控股:深化改革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

达力爆破安宁分公司混装车整装待发。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印发,指出要强化国有企业政治责任,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和地方大型国有企业带动作用,鼓励企业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

时间年轮刻录历史荣光,时代方位标注崭新未来。在波澜壮阔的工业发展浪潮中,云南省戎合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经历了“国家三线建设”“军转民”等阶段,形成以民用爆破物品生产及服务、防务与电气装备为主营业务的发展格局,是我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2024年以来,戎合控股发挥主体作用、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打造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将工人从成本项目转化为人力资本,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与提升行业竞争力增添新动能,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贡献新力量。

强化供给机制梯队改革

构筑产业人才“蓄水池”

在传统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的背景下,戎合控股通过系统性人力资源改革,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全员劳动生产率逆势增长7%。

逆势增长的实现得益于人力资源制度改革的全力推进。戎合控股人力资源部部长王洪起介绍,公司采取“保核心、优辅助”策略,制定出台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实施细则,重点保障生产岗位稳定,通过流程再造和数字化手段精简非生产岗位。改革后,生产与后勤人员比例优化至1.9∶1,接近1.82∶1的预设目标。

“在统筹制度背景下,我们按照下属企业特点进行精准调整。”王洪起介绍,安化、锐达等10家子公司全面实施管理人员竞聘上岗,防务装备等企业则通过政策法律手段疏通了历史遗留的人员退出通道。这种差异化改革使企业在生产总值同比下降的情况下,仍实现人均效能的提升,为产业人才筑起“蓄水池”。同时,支撑人员结构优化的还有一套全新的考核体系。2024年,戎合控股完成三方面考核评价机制变革:修订所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及薪酬管理办法,强化考核“指挥棒”作用,将考核兑现时间大幅提前;严格执行任期考核延迟支付规定,完成西昌永盛等企业的任期激励考核兑现;创新推行工资总额穿透式监管,形成了月度工资总额使用额度实施与利润总额、全员劳动生产率完成情况挂钩审核的监管方式,年度工资总额采取“月度考核预留、年底预清算、年终结算”的方式进行管理。此外,企业根据功能定位差异化设置2023年至2025年任期目标,如研发型公司侧重创新指标,生产型企业侧重效能指标,推行精细化考核。

改革后的戎合控股逐步形成人才流动的“活水”生态——通过竞争上岗、末位调整等制度全覆盖,管理层“能上能下”成为常态。戎合控股的实践为传统制造企业转型提供了经验样本,即结构优化比规模扩张更能激发企业活力。

焕发企业活力生态赋能

打造人才成长“立交桥”

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产业人才成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能。

近年来,戎合控股以战略需求为导向,通过优化招聘体系、强化人才培养、创新管理机制、搭建数字平台等举措,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人才成长“立交桥”,为企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从源头提升人才质量,戎合控股修订招聘管理办法,统一制定招聘计划,严把关键环节。一方面,集团统筹校园招聘、社会招聘和内部招聘流程,2024年累计引进高校毕业生及社会人才54人,并提前半年启动2025年招聘计划,展现国企稳就业的担当;另一方面,向爆破施工业务项目下放用工审批权,增强一线用工灵活性。同时,参与省国资委招聘活动4场次,同步推进人才引进与社会责任履行。

在人才晋升通道上,戎合控股坚持“政策+程序”双规范,全年完成职称评审50余人次,新增高级职称11人(含正高级1人),并向国家及省级部门推荐“省突”专家、先进制造技术人才等9人。1名优秀人才成功入选“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赴南京理工大学深造一年,为企业技术研发储备高端力量。

在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历程中,数字化转型成为戎合控股改革的新亮点。目前,戎合控股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已进入试运行阶段,未来将实现信息核对、薪酬核算等全流程线上化,有效运行后将实现产业人才管理方式向信息化转变。

如何让人才与企业战略同频共振?戎合控股的答案是精准培训。围绕岗位胜任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企业开展为期一年的中青年干部综合能力提升计划,并分两期对101名中层管理者及骨干进行经营管理专题培训,覆盖战略思维与实战能力双维度。

以赛促学,以学促干。2024年底,戎合控股下属贵州宜兴化工公司工会组织开展维修工与电仪工技能大赛。作为公司两大主要工种,维修工与电仪工对生产运营起着重要支撑作用。竞赛紧密围绕日常工作重点与实际操作要点展开,既是对技术人才专业技能的全面检验,也为员工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艺、相互切磋的平台。此次竞赛对提升公司整体技能水平、涵养工匠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

模二公司开展的成品包装劳动技能竞赛同样成效显著。这场历时两个月的竞赛设置了产量质量奖、能手奖、劳动综合奖、进步奖等多个奖项。竞赛中,选手们发扬“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优良作风,比干劲、比奉献、比技能、比质量,不仅大幅提升了成品包装的月产量,还显著降低了积压产品数量。多名表现突出的优秀职工受到表彰奖励,竞赛有效提升了工序整体实力,增强了员工应对突发生产任务的能力。

从入口到出口,从管理到服务,产业人才培养成为戎合控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通过制度创新、培养升级和技术赋能,公司构建起人才“引育留用”的全链条生态,不仅夯实了现有人才队伍的专业能力,更培育了一批懂技术、精业务、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使工匠精神深植企业文化,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关键支撑。通过构建更加开放、多元的育才体系,戎合控股将培育出更多适应新时代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持久动能,为行业人才生态建设贡献国企智慧。

  • 达力蝶变启新程劳动荣光创佳绩

  • 陈志钧:匠心守护二十年

  • 孙胜凡:云端“追雨人”

  • 戎合控股:深化改革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

  • 报头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