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花开满田过后的临翔区8.04万亩油菜迎来收获季,沉甸甸的油菜荚压弯枝头,收割机在田野间驰骋轰鸣。
在临翔区博尚镇完海村的油菜田里,22名刚取得联合收割机驾驶证的村民正驾驶着合作社的新型联合收割一体机忙碌作业,饱满的菜籽荚被机器精准脱粒,秸秆同步完成打捆整齐堆放,收割效率明显提高。“新农人”董有福高兴地说:“我家种了15亩油菜,以前全家齐上阵一周才能收割完,我学会开收割机后,半天就能搞定,省工又省力。”
临翔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罗新垚介绍,临翔区采用“烤烟+油菜”轮作模式,让农田不闲。同时,依托农机合作社建设等项目,持续做好农机推广服务,让更多“新农人”持证上岗,共享农业机械化带来的红利。
临翔区推行统一种植品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油菜产业发展成效显著——连续8年获得产油大县奖励;油菜“三精”栽培技术创造全国4项高产纪录;博尚菜籽油2017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2024年“华油杂5R”旱地轮作模式被全国农技中心宣传推介为全国大面积高产典型案例……
近年来,临翔区持续推动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春赏花、夏收籽的发展思路,将油菜种植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丰富产品供给,做强做优“旅游+”,科学布局发展“油菜经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逐步形成了集赏花、旅居、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
2025年,全区油菜籽预计总产量1.76万吨、产值1.23亿元,带动周边旅游收入374万元。从一朵花到一滴油,经过70余年的蓬勃发展,油菜已然成为临翔区一张响当当的产业名片。
本报记者 李彤 李春林
通讯员 康传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