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师宗县认真贯彻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着力搭建县委、县政府沟通联系民营企业桥梁纽带,用好服务企业“三项制度”,推出“县工商联+县检察院+县商会+民营企业”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县工商联+县法院+民营企业”诉调对接机制等,为企业提供“娘家人”服务,推动企业不断创新,走稳高质量发展新路。
近日,记者走进师宗县地建砼业有限公司,混凝土生产线高速运转,搅拌罐轰鸣声此起彼伏。在粉料罐区,水泥、矿粉通过封闭管道精准输送。砂石分离机与压滤设备高效运转,将剩余废料转化为可再利用的砂石和清水,雨水内循环系统同步工作,实现污水“零排放”。“地建砼业的产品研发注重品质和创新,研发出来的产品具有环保性、高性能、实用性、多功能性,满足消费者的多样性需求。”师宗县地建砼业有限公司实验室技术员周玉钱介绍。
目前,该公司年生产能力达130万立方米,日生产能力达3500立方米以上,长期稳定带动就业70余人,企业年均研发投入资金达300万元以上,凭借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双轮驱动,成为当地混凝土行业标杆,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公司负责人赵菊芝说:“师宗地建砼业秉持开拓创新精神以及诚信敬业、精益求精的理念,不断开拓市场和完善服务体系,坚持走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之路,为建设美丽师宗贡献力量。”
良好的服务环境、政策环境、投资环境、发展环境、政商环境,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所在。今年以来,全县62名联络员化身企业“贴心人”,累计入企服务5984次,从政策对接、资金纾困到人才引育,一系列“降本减负”组合拳,助力民营企业迸发活力。
本报记者 张雯 通讯员 季亚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