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循着幽香走进普洱市思茅区,便能捕捉到石斛花与现代建筑共生的诗意——小巷墙头初绽的嫩芽,楼窗间盛放如落雪的花序,这些陆续绽放的兰科花卉,成了寻常巷陌的绿化带主角,引得路人驻足拍照。
石斛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也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物种。过去,野生石斛因过度采挖濒临枯竭,而如今,人工培育技术的成熟让石斛从深山走向城市。
“石斛作为绿化植物,不仅观赏价值高,更因为它与思茅的生态高度契合。”思茅区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工作站站长刘建培介绍,石斛属于附生兰,不需要土壤,只需依附树木或岩石即可生长,非常适合立体绿化。思茅利用立体气候特征,将珍稀植物保护与城市绿化融合,既丰富了城市景观,又提升了生态多样性,形成独特的“垂直绿化博物馆”。
金黄的鼓槌石斛如风铃垂挂,白中透黄的球花石斛似瀑布倾泻,粉色的玫瑰石斛若宝石点缀,淡紫色的金钗石斛随风摇曳……甚至在同一棵树上,多种石斛争相绽放,用一树“繁花”,诉说这个夏天的生态故事。
“鼓槌、金钗、球花、密花、翅梗、流苏这些石斛都是本地品种,我们遵循的是一种可持续的城市绿化模式——不盲目追求名贵花木,而是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让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思茅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政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罗琨说。
在普洱,人们认为石斛花是吉祥、喜庆的象征,傣族人民对鼓槌石斛花尤为偏爱,每年傣历新年赶摆日,傣族姑娘们会将石斛花摘下,戴在头上或衣服上,寓意着对未来美好幸福的期待与祝福。2019年,普洱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石斛花为普洱市市花,石斛花也成为普洱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4月至6月是石斛的花期,思茅街头巷尾的赏斛图鉴也在持续更新,不妨循着花期,一同认识这些宝藏植物。
本报通讯员 罗嘉 记者 胡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