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弥渡县——

让指尖技艺焕发新活力

“彝绣学堂”学员学习刺绣技艺。

“这些是我们蜜滴彝绣协会会员制作的汽车挂件,这个蝴蝶图案象征着吉祥与幸福,这个葫芦形状寓意‘福禄’,表达了对车主的美好祝愿。”在弥渡县蜜滴彝绣协会的成品展示间里,负责人俞贵凤热情地向客商介绍精美的彝绣汽车挂件。

“彝绣传承人通过‘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手把手教授彝绣的图案设计、传统针法和色彩搭配,让彝绣技艺薪火相传。”弥渡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雷艳萍介绍,弥渡县积极探索彝绣人才培养新模式,成立蜜滴彝绣协会,通过“师带徒”传帮带机制,推动彝绣技艺传承与产业发展。除了制作传统的彝族服饰、布鞋、背包等,还将传统刺绣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推出汽车挂件、香囊、装饰画等绣品,不仅保留了彝族文化的精髓,还满足了现代消费者对文化内涵的个性化追求。

牛街乡马鞍村开办“彝绣学堂”,组织妇女利用农闲时间学习提升刺绣技艺,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还为她们开辟了增收致富新渠道。

“彝绣是我们的传统技艺,以前只是在家里绣绣,现在通过村里组织的系统学习,我的彝绣技艺不仅得到了提升,绣品还供不应求。”学员李永海自豪地展示着自己的绣品。在村里的帮助下,她的绣品通过合作社销售,每年能增加不少收入。

如今的“绣”才不仅掌握了传统技艺,还通过创新设计提升了绣品的市场价值。在“师带徒”模式推动下,弥渡县的彝绣人才不断涌现,2023年,牛街上村“绣”才鲁洪莹在云南省第二十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手工刺绣项目技能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弥渡县还通过上海市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等平台,联合景东县安定镇、南华县兔街镇、南涧县宝华镇形成党建联盟开展“两山一业”党建联盟茶叙会等活动,展示弥渡县彝绣人才的精湛技艺,推动彝绣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促进当地“指尖技艺”向“指尖经济”转化,成为当地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让彝绣这门指尖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

本报记者 秦蒙琳

通讯员 孟婕 赖晓娴

  • “桃”醉盛夏乡村富

  • 石斛花开富路宽阔

  • 让指尖技艺焕发新活力

  • 施“绣花”之功 筑“好在”之城

  • 报头

  •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 2025年昆明市“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

  • 辣椒移栽如火如荼

  • 云南省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走进昭通

  • 怒江高海拔雪山段线路实现无人机巡视全覆盖

  • 《哀牢山·迷境》影视文旅合作项目落地新平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