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怒江高海拔雪山段线路实现无人机巡视全覆盖

本报讯(记者 段晓瑞) 近日,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海拔4000米的雪山之巅,一架搭载红外相机的无人机正对输电线路进行精准测温,实时数据通过中继无人机回传至山脚控制系统。这意味着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创新应用无人机中继组网技术开展高海拔输电线路巡检,成功实现6条雪山输电线路无人机巡视全覆盖,整体运维效率提升5倍,创造了高寒山区电网运维的“怒江样本”。

怒江6条输电线路穿越的碧罗雪山、高黎贡山属于横断山脉,70%以上输电线路处于信号盲区。每年因大雪封山长达5个月,积雪厚度超过4米,曾经运维人员登山8小时才能到达海拔3000米的200基输电杆塔,巡检过程耗时、艰险且低效。

南方电网云南怒江供电局创新应用中继组网技术,有效破解雪山段线路巡检难题。中继组网技术应用即结合现场实际,采取“双机协同”或“多机协同”模式,地面控制端控制一台无人机升高到一定高度作为中继无人机,建立空中通信基站,使无线通信中继信号覆盖巡视作业范围,另一台无人机就能在信号范围内开展巡视作业。依托无人机集群,雪山巡检实现了从山脚直抵海拔4000多米处的杆塔高效巡检,单次巡检范围从5基杆塔跃升至15基。

“针对怒江翻越雪山的190公里的输电线路,我们加大了线路巡检频率,班组使用6台无人机,一天飞行30多架次。”怒江供电局输电管理所智能运维班班员毕赵权介绍,无人机配备的广角变焦相机可直接观测雪山输电线路的运行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后,中长焦相机变焦拍摄钢塔位置编号,迅速检测10米外钢塔绝缘子复冰情况,快速定位故障点位置,以便及时开展应急抢险或启用临时供电方案。

“特别是在应对今年初的雪崩倒塔事故时,无人机集群仅用2小时就完成传统方式需要3天的灾情勘测,为应急抢修赢得宝贵时间。”怒江供电局输电管理所智能运维班班长赵思卫介绍,35千伏茨独神线的巡检曾经尤其艰难,积雪和覆冰极易使导线、绝缘子和杆塔机械载荷过重,进而引发线路故障。如今,“双机协同”“多机协同”模式精准解决了高海拔地区巡检时因山体信号遮蔽的问题,在雪山场景下,输电线路单次巡检缩短至35分钟,运维工作整体效率提升5倍,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数据显示,新技术应用后雪山线路故障发现效率提升300%,年均停电时长缩短10%,这套体系为其他高海拔地区电网运维提供了可复制方案。

  • “桃”醉盛夏乡村富

  • 石斛花开富路宽阔

  • 让指尖技艺焕发新活力

  • 施“绣花”之功 筑“好在”之城

  • 报头

  •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 2025年昆明市“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

  • 辣椒移栽如火如荼

  • 云南省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走进昭通

  • 怒江高海拔雪山段线路实现无人机巡视全覆盖

  • 《哀牢山·迷境》影视文旅合作项目落地新平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