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在西部,有一群“追光”的青年科学家

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服务国家防灾减灾和地方生态环境修复;探索前沿科学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迎难而上,矢志攻克世界性难题……有这样一群“追光”的青年科学家,他们扎根西部,用实际行动贡献力量。

2012年冬天,在美留学的谢文刚,给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南志标发了一封求职邮件。第二天,他就收到了南志标的回信:“我们努力给年轻人搭建一流的学术平台,欢迎你来到兰大,来到西部。”谢文刚深受感动,老家是四川的他决定到兰州大学这个“彼此需要的地方”。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需要优良牧草品种用于生态修复和草地改良。入职后,谢文刚与团队负责人王彦荣教授深入交流,围绕青藏高原育种,将高产抗病的青藏高原优良牧草老芒麦和垂穗披碱草作为育种目标。

10余年来,谢文刚在甘肃、四川、青海建立高寒牧草育种平台,并在挖掘牧草基因和新品种选育领域取得系列创新成果。他选育的两个“兰育”系列老芒麦新品系正在开展大范围的生产试验。他还积极与领域内企业开展产学研结合,推动青藏高原草产业发展。

攻克“卡脖子”难题,折射着青年科学家的坚韧与决心。41岁的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权辉已深耕流体机械多相流储能理论及应用研究近二十载。从攻克含沙水流对流体机械的磨蚀难题,到填补油田多相混输装备的国内技术空白,他立志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在实验室,权辉指着布满“伤痕”的一件叶片模型说:“这是我们从黄河提水灌溉工程中取回的失效部件。西部水资源利用含沙量高、磨蚀严重的‘顽疾’,必须从机理上突破。”

面对这一难题,权辉带领团队提出新的思路,开发出具有抗磨蚀性强的固液两相流泵,使提灌工程中的流体机械寿命延长3倍以上。

从黄河泥沙到油田井场,权辉的科研足迹始终与西部发展同向同行。他说:“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

“将所学知识与经验带到西部,为西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这是李精忠辞别母校武汉大学时许下的诺言。2023年,已取得多项科研成果的他,来到兰州交通大学担任地理信息科学系主任。几年来,他致力于将深度学习大模型融入地图综合技术,突破复杂环境制图瓶颈。他构建黄河流域多尺度地理信息模型,为水土流失治理、生态廊道划定等提供更精准的科学依据。

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正在看见西部、选择西部、奉献在西部。甘肃省教育厅厅长张国珍说,甘肃全省现有兰州大学等50所高校,高等教育资源聚集。甘肃结合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充分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在学科建设上,聚焦西部产业、边疆建设等领域,形成了青藏高原、冰川冻土、敦煌学、“一带一路”、民族学等大西部学科特色体系,建立了长期稳定培养人才的模式。

新时代青年科学家正在祖国西部书写别样人生,助力西部绘就美丽图景。“人生要有执着的信念。我将继续坚守,逐光而行,努力用科研成果助力西部发展。”谢文刚说。

新华社记者 白丽萍 吕京笏

新华社兰州6月4日电

  • 《使命不渝—从田野中发现老兵故事》主题展在云大举行

  • 报头

  • 在西部,有一群“追光”的青年科学家

  • 以工代赈开新路 乡村振兴添动能

  • 全国党媒看普洱主题采访活动启动

  • 云南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和技能竞赛2025年动员发布仪式举行

  • 我省积极推进动火作业电气焊设备“加芯赋码”工作

  • 冯志礼会见老挝党政干部边境考察团

  • 春城科学π发布

  • 云南非遗纪录片《阿哲守经人》荣获国际非遗节“最佳短片推荐影片”

  • 深化节约型机关建设

  • 德宏州举办科技活动周活动

  • 南亚东南亚口腔医学学术会议在昆举行

  • 美丽云南建设取得新成效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