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以工代赈开新路 乡村振兴添动能

关告坝子是麻栗坡县铁厂乡喀斯特地貌中难得的一方沃土,也是该县最大的坝子。曾经,这里因道路通行困难,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加之坝区下游导流和灌溉沟渠不完善,土地变荒滩,让当地群众十分着急。

在以工代赈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关告村修建了8.72公里的产业道路、1.5公里的灌溉防洪排涝沟渠,村民还因参与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如今,路修通了,村容村貌变美了,魔芋、水稻等特色产业发展起来了,亩均产值超过1.2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超过15万元,村民心里乐开了花。

荒滩变良田,“力工”变“技工”,正是云南通过以工代赈帮助农村群众就业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不仅如此,昭通、玉溪等地区通过村民自建模式承接以工代赈项目,让“大家事”变成“自家事”,让利于民的同时也提高了项目建设质效。

以工代赈即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群众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十四五”以来,以工代赈已经由一项专项扶贫政策转变为一项综合性帮扶政策,既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创造就业岗位,又帮助群众提高劳动技能、促进就近就业增收。

2024年,我省加大以工代赈政策实施力度,安排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项目,同步推动地方在重点工程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共吸纳19.58万名群众参与工程建设,涉及以工代赈项目1331个,累计发放劳务报酬23.45亿元,务工群众人均增收1.19万元。

“我们将支持的重点向47个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边境民族地区倾斜,引导各地围绕产业发展谋划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产业类项目优先支持,不断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2024年,112个产业类项目资金规模占总规模的78%。”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省发展改革委与省财政厅下达2025年提前批、第一批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资金72328万元,以工代赈中央财政资金29462万元以及云南省级配套安排财政资金3500万元,实施180个以工代赈项目,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累计可吸纳2.79万名当地群众务工,发放劳务报酬3.4亿元,务工群众人均增收1.2万元。

本报记者 段晓瑞

  • 《使命不渝—从田野中发现老兵故事》主题展在云大举行

  • 报头

  • 在西部,有一群“追光”的青年科学家

  • 以工代赈开新路 乡村振兴添动能

  • 全国党媒看普洱主题采访活动启动

  • 云南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和技能竞赛2025年动员发布仪式举行

  • 我省积极推进动火作业电气焊设备“加芯赋码”工作

  • 冯志礼会见老挝党政干部边境考察团

  • 春城科学π发布

  • 云南非遗纪录片《阿哲守经人》荣获国际非遗节“最佳短片推荐影片”

  • 深化节约型机关建设

  • 德宏州举办科技活动周活动

  • 南亚东南亚口腔医学学术会议在昆举行

  • 美丽云南建设取得新成效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