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观点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合力推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

苑广阔

纸质运单、纸箱、包装袋、填充物……层层包裹下的可能只是一支口红或睫毛膏。近年来,我国快递业发展迅猛,业务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年人均接收快递超120件,而在这惊人的数字背后,是堆积如山的快递包装废弃物和日益严峻的环境压力。

6月1日起,修订后的《快递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正式施行,填补了我国在快递包装治理上的制度空白,明确了有关责任主体在全链条各个环节上的责任。为快递包装绿色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但要真正实现快递包装的绿色转型,既需要快递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更需要生产、使用、回收、处置等全链条的共同发力。

快递企业作为行业主体,在包装绿色化方面的创新实践令人欣喜。海南顺丰的“丰调箱”让荔枝包裹瘦身1公斤,中通云仓的“多生命盒子”可循环使用3次,中国邮政的可循环快递箱使用次数达50次以上。这些成果表明,技术创新是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引擎,当企业将环保理念融入产品设计和服务流程时,不仅能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还能降低运营成本,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然而,快递包装问题绝非单靠末端企业就能解决。包装的生产、使用、回收、处置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修订后的《条例》之所以强调全链条责任,正是因为这一点。在中通云仓的案例中,我们看到系统升级带来的包材智能推荐功能;在奶粉品牌的调整中,我们目睹促销机制的改变如何减少二次包装;在包装生产企业的转型中,我们感受到可降解材料的技术突破。这些案例生动说明,只有当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承担起相应责任,绿色转型才能真正落地。

实现快递包装的绿色治理,需要构建一个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既包括《条例》提供的制度保障,也需要行业协会的标准引导,更需要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觉醒。当邮递服务站的学生自觉回收纸箱,当中通云仓的员工熟练使用智能推荐系统,当包装企业积极研发环保材料,绿色快递的愿景才能照进现实。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指出“全链条共同发力是实现标本兼治的关键”,正是对这一系统思维的精准概括。

快递包装的绿色转型是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既考验企业的创新能力,也检验社会的协同水平。在这场变革中,没有旁观者,每个环节都是关键一环。让我们期待,在《条例》的引领下,通过全链条的共同努力,中国的快递业不仅在业务发展上领先世界,更能在绿色发展上树立标杆。

  • 华坪:强化法治保障 优化营商环境

  • 报头

  • 打破自我设限困局

  • 问需于企 做强服务

  • 精准“点单”抓培训

  • “开盒”乱象亟须整治

  • 加强移动游乐园监管

  • 走出特色化的文旅宣传新路

  • 微看点

  • 合力推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