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发展研究

沈阳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若能在校园内大力推广,不仅能有效弘扬、延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还能为学生的未来成长提供助力。尤其是在“三全育人”视域下,要求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育人成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优化、更新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学习热情,进而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持续、深入地在高校流传。

积极更新教育观念

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更新教育观念。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应强化教师在课程设计中的主导作用,通过优化教材遴选标准、创新课程内容架构,系统构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体系。尤其要关注学生从基础认知到实践应用的能力进阶,在教材中融入生活化案例与文化溯源内容,使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形成有机整体。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引下,学生培养的目标并非追求更优的测试成绩,而是要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高校在推进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时,可借鉴其他院校模块化课程设计、项目式教学等先进经验,通过开展教学需求调研、组织专家论证与教师研讨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科学的教学方案。

构建传承长效机制

高校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引进与传承。各院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并建立规范化实施流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教学体系与评价机制。同时,建立专项激励制度,对在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师生予以表彰。在体育教学中,高校应明确教学导向,把增强学生文化自信、锤炼意志品质作为重要目标,通过情景化教学、文化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将民族传统体育所蕴含的哲学思想、道德规范融入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此外,可依托学生会、体育社团等学生组织,举办龙舟比赛、踢毽子、射箭等特色赛事,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的同时,提升学生身体素质。高校还需建立涵盖优秀学生、教师及场馆设施等多维度的评选体系,形成长效发展机制,通过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切实提升教学成效。

设置特色课程体系

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有助于推动我国健康强国目标的实现,也是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教育体系有机融合的有效路径。因此,需高度重视构建具有特色的多元化、系统化民族传统体育特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育功能。高校应结合自身办学定位与发展方向,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体育特色课程。课程设计需充分考量学校教学资源、学科优势及学生特点,确保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在课程目标设定上,除技能掌握外,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文化传承的责任感,通过跨学科融合设计,将历史、美学、社会学等元素渗透到课程内容中。在课程开发阶段,需要重点考量三重要素。一是课程应与学校学科特色衔接,如中医药院校可开发五禽戏与养生文化融合课程;二是要匹配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增设趣味性强、参与门槛低的项目,如毽球、空竹等;三是融入区域文化基因,不同区域高校应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开发融合本土元素的精品课程,如云南高校可开设傣族藤球、内蒙古院校推广搏克摔跤等,通过文化认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调整时间安排,优化教学节奏。鉴于民族传统体育兼具娱乐性与文化性的特点,教师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的系统授课,还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创新教学方法,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增加资源建设投入

高校在引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时,需积极争取文旅、教育等部门的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建设武术训练馆、民族舞蹈实训室等特色场馆。在此过程中,高校应深入调研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详细的建设计划并合理编制预算,从而提升决策的精准性与实效性,减少资源浪费。此外,探索校企共建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建设标准化传统体育项目场馆等设施,通过预约开放机制服务社区民众,在满足教学需求的同时助力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各高校应设置专职岗位,聘用精通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技术传授与规则讲解的专业教练,并建立常态化师资培训机制,支持教师参与传统体育文化研修、赛事执裁等实践活动,促进教学理念与技术的迭代更新,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和学习需要,从而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只有夯实师资基础,才能更好地保障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高质量开展,为课程实施创造良好条件。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先辈们在长期社会生活及劳动实践中创造的,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重要的价值观念。高校作为文化传授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应通过多种途径推进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将课程思政元素深度融入教学内容,结合课外实践、社团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构建课内外衔接、知行合一的育人场景,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助力民族体育在高校的创新发展,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在“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需系统化、全方位推进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推动民族体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本文系2023年度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3Y129)的研究成果]

  • 报头

  • 大数据技术助力高等教育精准化发展实践探究

  • 非遗在国际中文教学中的跨文化传播实践研究

  •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发展研究

  • 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高度做好中华文明的阐释研究

  • 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的高校外语专业课堂教学路径研究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