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郎晶晶 文/图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源头活水”,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2023年7月以来,安宁市委组织部、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选派金融特派员到全市9个街道办事处定点服务,以党建引领建立党建联建、信息共享、双重考核等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向“三农”领域倾斜,引导金融从业者服务基层,为农业产业链延伸与转型升级注入了金融“活水”。
精准服务解难题
产业升级添动能
在安宁市滇湖蓝莓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将清晨采摘的有机蓝莓打包发往北上广商超。公司负责人吕伟说:“今年能够更新品种、扩大生产规模,多亏了农信社的贷款支持。”
滇湖蓝莓种植有限公司是当地唯一获得有机认证的蓝莓种植企业,对产业发展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县街街道金融特派员杨博通过走访,了解到企业在品种更新、基础建设方面的资金需求,于今年5月帮助其申请了一笔80万元的贷款,不到一周时间资金就审批到位了。吕伟说:“作为外地投资者,最怕贷不到款,特别是农业投资风险大、回报周期长,没想到当地支持力度这么大。”
杨博自去年5月担任金融特派员以来,建立了走访台账,带领团队“不漏一户”走访种植养殖大户和中小微企业,并采取调审联动等方式,简化贷款审批流程,保障不误农时,累计为141户种植养殖大户发放207笔贷款,为24户企业发放46笔贷款,累计发放金额3354万元。
去年以来,安宁联社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行动,金融特派员瞄准“三农”发展的短板和痛点,精准制定符合乡村特征、满足乡村金融需求的专业化金融支持政策,破解农业产业化经济组织及自然人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升级,带动广大农户增收致富。
农民合作社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亟需加大对其的信贷支持力度。安宁市农信社通过与供销社建立业务互通和信息共享机制,成功探索出“三社融合”的信贷支持模式。
去年,在八街街道金融特派员朱俊杰的努力下,安宁市宏润食用玫瑰专业合作社在急需资金周转的收花时节,获得150万元的授信,贷款办理不到3天就审批到账,并且享受了贴息贷款的优惠政策,成功解了合作社的燃眉之急。合作社法定代表人李云珍感激地说:“多亏了信用社和金融特派员的支持,让我们在最需要资金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
截至今年5月末,安宁联社通过“三社融合”渠道累计发放贷款53笔3022万元,存量贷款21户、余额1680.5万元,未产生不良贷款。
安宁市农信社还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通过优化流程、开辟绿色通道、落实尽职免责等措施,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由原来的约20个工作日办结缩短至5个工作日内办结。去年11月以来,通过协调机制渠道发放贷款599户4.95亿元。截至今年5月末,安宁农信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较2023年6月增长3.64亿元。
普惠金融惠民生
基层治理显担当
“小李,我们村有位80多岁的老人行动不便,你们能上门为老人预留信息吗?”日前,草铺街道金融特派员李恒接到王家滩村干部的求助电话后,立即和同事赶到老人家中,按照合规程序办理,让老人感激不已。
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经常因记不清银行卡密码、卡丢失等问题无法取款,李恒带领团队主动上门开展服务,为老人解决实际困难。他说:“金融特派员对群众来说多了一份信任;对我们而言,成为了街道的一员,也能及时跟进金融服务。”
为了激励金融特派员发挥作用,安宁市建立双重考核评价体系,由挂联街道党工委对金融特派员进行日常考核、年度考核,昆明市农信社进行挂联期满考核。安宁市挂联街道党工委牵头,联合派出行社党组织常态化开展党建联建活动,实现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活动联办,并明确金融特派员服务“三农”、服务基层、服务人民群众的根本方向,确保金融特派员全面深度融入街道乡村振兴工作,助力实现政银企同频共振。
温泉街道金融特派员杨波组织温泉信用社党支部联合村党支部开展党建共建活动,通过整村推进、上门服务的方式,将普惠金融送进农户家中。去年,他们还第一时间跟进服务温泉街道新招引的一家农文旅企业,给予400万元贷款支持,有力促进当地田园综合体项目快速推进。
此外,金融特派员还协同有关部门、街道及村组干部开展普法、普惠金融知识宣讲40余场次,受众人数达4300余人次。
从助推产业升级到助力基层治理,安宁市金融特派员制度实施一年半以来,通过组织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初步实现了金融资源与乡村需求的精准对接,让普惠金融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