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民生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基层见闻

引进企业增岗位 联农带农见成效

西盟县引入林木加工企业,增加就业岗位。

早上7时,西盟佤族自治县秧落村村民岩砖便骑着摩托车出门上班。从家到工作的地点,只有约五分钟的车程。

“以前我们这里太穷,没什么活计,收入少。现在到工厂来上班,每个月都按时发工资。我们夫妻俩最多的时候每个月收入15000元。”岩砖说。

岩砖现在工作的工厂是西盟县通过招商引资进入的西盟鑫森木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县内首家规模以上林木加工企业。为优化林业产业链、推动规模发展,西盟县采取“龙头企业引领+精准培育帮扶”策略,从原有22家木材加工企业中择优选定4家培优扶强企业。得益于西盟县的政策扶持,鑫森木业生产线从最初的4条扩展至11条。

班母村村民张迫也是就近务工的受益者,他每天骑摩托车上班不过五六分钟的车程。“以前我在温州打工,淡季每月收入两三千元,离家还远。”张迫对离乡打工有深切的感受。如今,他成为了鑫森木业的叉车驾驶员,享受着就近就业带来的幸福。

鑫森木业公司还探索实施“3331”利益联结机制,采用“村集体+国有平台公司+木材加工企业”合作模式联农带农,群众以土地作价入股分成30%,村集体以村集体资金管理服务入股分成30%,合作企业以资金、种苗技术等入股分成30%,林业开发有限公司以管理服务入股分成10%,群众能获得土地租金、种植管理、工厂务工、分红等多份收入。2023至2024年,公司带动本地群众就业900余人、发放工资1900余万元。待公司精深加工厂完工投产后,预计新增就业岗位130个。

近年来,为了助推林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惠及更多农户,西盟县创新实施“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土地入股”的合作模式,建立起“3331”“4321”的利益联结机制,并进行科学的产业规划布局,不断发展壮大林果原料基地建设。截至2024年,县内的5家林果类规上工业企业工业年产值超过1.5亿元,吸纳就近务工约370人。随着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群众握稳通向幸福的“五分钟”。

本报记者 高玥 文/图

  • “零工驿站”充满温馨味道

  • 引进企业增岗位 联农带农见成效

  • “烟火小巷”升腾满满幸福

  • 报头

  • 古城区:棚户区居民搬进新家

  • 威信完善工作机制 提升信访工作效率

  • “三道茶”辅导室解心结助和谐

  • 西山区前兴社区开展“益企兴童”行动

  • 教育帮扶 点亮职教学子梦想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