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开放云南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桥头观潮

探访胡伯伯的云南足迹

6月4日,越南河内开放大学学生在昆明参观胡志明旧居。 本报记者 陈晨 摄

2023年7月,阮荣光(左)收到由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转交的1973年第8期《人民画报》。 本报记者 李文君 摄

本报记者 王欢 陈晨 李玲

今年是中越建交75周年暨“中越人文交流年”。4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越南首都河内会见中越人民大联欢活动代表,宣布未来3年,中方将邀请越南青年赴华开展“红色研学之旅”。这项倡议,正悄然在云南落地生根。

今年也是胡志明诞辰135周年。作为越南共产党、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主要创立人和领导人,越南人民不仅敬仰他,更视他为“人民的亲人”。他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也是中越友谊的辛勤培育者。他曾在云南度过重要的革命时光,不仅是越南独立事业的奠基者,也是中越传统友谊的播种人。如今,他的足迹已成为两国青年了解历史、交流文化、建立友谊的情感坐标。

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9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期间,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将联动越南《人民报》、越南国家电视台、越南之声广播电台及越南青年网络达人,开启“胡伯伯的云南足迹”主题探访南博行活动,借越南媒体之眼,观察南博新商机,发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新亮点,宣推“旅居云南”新名片。这支记者团也将率先体验即将发布的“游云南·看越南”红色研学线路。

南博会前夕,本报记者实地踩点走访,记录外交官、越南青年、民间收藏者、文旅从业者的声音,共同探访胡伯伯的足迹。

在昆明尝到胡伯伯的同款面包

位于昆明市五华区华山南路89至93号的3层砖木结构小楼,是胡志明1940年2月至10月在昆明开展革命活动时的居所。河内开放大学学生朱梅鸾走进旧居,凑近玻璃,驻足凝视墙上的历史照片。她感慨:“卡其色套装在胡伯伯身上出现了很多次,每一张照片都在提醒我们,先辈们如何为理想拼搏,更让我触摸到真真切切的越中友谊。”

近日,由云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云南省教育厅指导,云南开放大学主办的越南河内开放大学短期来华研学项目启动。23名来自越南河内开放大学的学生来到昆明,沿着“胡伯伯的足迹”感受中越友谊的深厚底蕴,也在交流互动中开启一段温暖的青春旅程。

胡志明旧居一旁的南来盛咖啡馆内,越南青年阮氏映被两张老照片吸引,一张是咖啡馆的黑白老照片,另一张是周恩来总理与胡志明主席并肩而坐的珍贵瞬间。这里曾是越南领导人胡志明以面包工身份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的地方。尽管店铺地址几经搬迁,飘出的越南面包甜香、咖香依旧。阮氏映说:“从小听胡伯伯的故事长大,没想到在云南还能品尝到胡伯伯的同款面包。”

同学们走过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云南铁路博物馆等文化场馆,也去了石林、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越南学生阮文渗激动地分享:“昆明石林,是我小时候看的《西游记》取景地。电视机里的景色,竟就在眼前!”

旅程的惊喜不止于历史追溯。

何氏玉碧细数自己连日来在昆明学过的茶艺、古筝、陶笛、剪纸、太极拳,品尝到的过桥米线、鲜花饼,频频在社交媒体上和朋友分享。朱梅鸾分享,自己对学习古筝的印象尤为深刻。她从小喜欢中国古装剧里弹奏古筝的画面,学习后深刻感受到古筝音色的高雅细腻,也了解到越南弹筝与中国古筝的不同,体会到不同文化的底蕴。她还学习了陶笛、葫芦丝等,通过演奏不同歌曲,深入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以及中国人用音乐对民族、历史的深刻表达。

同学们还热情推荐了越南的火炉监狱、文庙—国子监等景点,期待更多中国朋友去越南,期待青春在中越文化碰撞中闪闪发光。

馆长的小心愿

在昆明胡志明旧居的2楼展厅,当讲解员轻声述说胡志明主席在昆明的往事时,许多越南游客眼中会泛起泪光。这一幕,深深镌刻在昆明胡志明旧居执行馆长范佳的心里。

“越南游客对昆明胡志明旧居的参观热情尤为高涨。无论是越南旅游团还是留学生,都将这里视为昆明旅游的必访之地。”范佳介绍,许多越南游客来参观,希望能追寻胡志明主席在云南的足迹,旧居上午9时正式开放,有时越南游客8时多就已守候在门口。很多游客在旧居打卡后,又多了一个目的地——石林,因为胡志明主席1962年曾亲临此地。

让范佳动容的,还有那份超越语言的质朴情感:“有一次,越南游客拉着保洁阿姨的手说,非常感谢你们在这里付出了这么多,把我们主席的旧居打扫得很干净。”

谈及越南向昆明胡志明旧居赠送“越南——金色史册”展品,范佳说:“这份珍贵礼物不仅是对云南促进中越友好合作的认可,还进一步丰富了馆内的陈列展品,为海内外游客提供更多体验。”

范佳认为,不能只让观众在馆内看一看,而要让大家更深地感受到胡志明主席在昆明生活、进行革命活动的鲜活故事。“我们希望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为游客生动模拟胡志明主席当时在这里居住工作的情景。让这座红色遗迹成为巩固好中越两国传统友谊的桥梁和纽带。”范佳说,翠湖周边有很多历史遗迹,现在围绕翠湖博物馆群落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城市徒步路线,也希望越南朋友们能以胡志明旧居为起点,多到翠湖周边走走看看。

画册里的跨世纪情谊

越中友好协会副主席阮荣光看着那张越中老一辈革命领导人的合影,难掩惊喜与感动。

这份珍贵的礼物,是一本1973年第8期《人民画报》,一页印有毛泽东主席与胡志明主席的黑白合影。它由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记者于2023年7月在越南采访阮荣光时,专程转交。

画报的赠送者,是来自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团委的青年干部、收藏爱好者觉晓雨。虽然与阮荣光素未谋面,但两人都因对中越两党两国交往史的深厚兴趣而心意相通。多年来,觉晓雨收藏了许多相关图书与老物件,这本画报便是他的珍藏之一。

在研究中越两党历史的过程中,觉晓雨不断“走进”历史。他与曾亲历胡志明主席在华革命岁月的老人交流,从那些温暖的口述记忆中感受到历史的温度;他还实地踏访多处与越南革命历史有关的遗址,如昆明胡志明旧居、广西柳州的相关旧址,以及广州的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旧址等。每到一处,那些沉淀于时光中的故事便在脑海中重现,也让他更加珍视中越两国历久弥新的情谊。

这份跨越国界、年代和人生经历的馈赠,是中越民间友好最真实的缩影。它不仅讲述了一段“老朋友”的故事,也启发着今天的年轻人,继续为中越友谊添砖加瓦。

  • 指尖上的中缅情

  • 探访胡伯伯的云南足迹

  • 报头

  • 让红色足迹引领越中青年相知相亲

  • 庆祝中泰建交50周年智库对话会在昆举行

  • 昆明海关开展“送法进园区”普法宣传活动

  • 巴基斯坦博士的曲靖情缘

  • 前5月畹町口岸啤酒出口量同比增长5.9倍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