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 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全国文明村镇玉龙县白沙镇玉湖村——

文脉绵长 景美人和

在玉龙雪山皑皑白雪的映衬下,纳西古村落玉湖村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正焕发出勃勃生机。这里的村民凭借着家门口的青山绿水、古宅院落,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明发展与乡村振兴之路。

沿着玉湖村环村路前行,溪水潺潺、绿树成荫,垃圾分类箱、停车场等设施一应俱全。

村民和武全感慨地说:“以前路上垃圾多,现在连游客都夸我们村比城里还干净。”

这一转变源于玉湖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治理方面的大力投入。2022年,村里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建设8000米污水管,将生活污水并入市政管网集中处理;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建设环村公路、生态马场;整合资金7000万元实施生态停车场、旅游公厕等多个项目。同时,推进生活垃圾就近分类、源头减量行动,实现垃圾“日产日清”。此外,还制定完善了一系列制度,如垃圾收费、常态化保洁等,调动村民参与监督,村集体聘用11名村民负责日常管护工作。并按照“依村、就势、植绿、栽花、布景”的理念,开展“增彩添绿”行动,推行“河(湖)长”“路长”等制度,将“门前五包”等纳入村规民约,让村庄环境焕然一新。

如今,“环境美、人心齐”已成为玉湖村的新名片。玉湖村党总支书记和旺盛说:“现在我们村不仅景美,人心更齐,连吵架都少了。”

数据显示,2024年村民矛盾纠纷同比下降,文明乡风浸润着这片土地。

在玉湖村,青瓦土墙间,东巴象形文字在老宅门楣上流转千年。村里深知古宅古建、古树名木、乡土文化是村落的灵魂。为强化保护与传承,该村制定了《农村居民建房管理办法》等规定,最大限度保护原始自然风貌和山水田园风光。不仅对村内景观进行改造提升,实施“三线”入地,还保护和修缮了众多自然和人文景观。同时,建设玉湖文化中心,打造研学基地,开展传统节庆体验活动,形成了“资源环境保护——促进产业兴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村民和杰林笑着说:“以前觉得老手艺没出路,现在游客抢着体验,连娃娃都以传承文化为荣。”

村子变美了,文化也得以传承,玉湖村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编制了科学完备的村庄规划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村里成立了玉湖旅游合作社,村民在合作社统一调度下参与旅游经营。村党总支与企业合作,以“党组织+村集体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促进农文旅融合。

随着旅游产业兴旺,越来越多群众投身其中,培育发展了精品民宿、庭院经济等新业态。目前,培引了半山酒店民宿、民俗体验馆等,带动了村民就业和返乡创业,实现了村民收入的大幅增长,2024年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1年的1.3万元增长到3.26万元。

本报记者 和茜

  • 麒麟区:小蓝莓变成致富果

  • 新平县河谷早稻喜迎丰收

  • 报头

  • 产品出口攀升 企业降本增效

  • 文脉绵长 景美人和

  • 红河综合保税区首票委托加工木薯粉通关

  • “一屏统览”织密民生保障网

  • G4216云南永善高速公路项目启动劳动竞赛

  • “智慧堤坝”筑牢防汛“大坝”

  • 中铁八局开展演练提升救援能力

  • 施甸县:科技赋能甜蜜产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