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史哲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云南工业遗产如何“潮”起来

刘永临

作为工业化进程的真实载体,工业遗产见证和记录了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云南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抗战时期,昆明成为大后方的工业中心之一,许多工矿企业相继迁到昆明办厂,昆明地区建立了一批重要的军工、民用企业,有力地促进了云南地区的工业化进程。新中国成立后,云南工业建设突飞猛进,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和发展,云南地区建立了较为齐全的工业门类,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知名工业企业和众多名牌工业产品。云南百年工业化历程,创造、积淀出丰厚的工业遗产。2024年以来,云南省共认定、公布了16项省级工业文化遗产,其中,9项入选国家级工业遗产名录。目前,全省各地仍有大量工业遗产有待人们挖掘、评估和保护。

讲好云南工业遗产历史故事,传承爱国自强的民族精神

以工业遗产为依据,讲好近代以来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目标,中国人民怀抱实业救国理想,自强奋进、自力更生,前赴后继、不折不挠地建设工业强国的奋斗故事,既能为实现民族复兴大业提供重要精神动力,也能为谱写新时代中国工业化新篇章提供宝贵历史经验。在云南工业遗产名录中,有中国自主建设的第一座水电站昆明石龙坝水电站(1912年建成发电),1939年在昆明建成投产并生产出我国第一根电线的中央电工器材厂(今昆明电缆厂),1939年在昆明海口建成并试制出我国第一架军用望远镜的第二十二兵工厂(后为国营第二九八厂)、仿制捷克轻机枪的第五十一兵工厂(后为国营第三五六厂),以及云南冶炼、火电、建材、纺织、制茶等行业的先驱企业昆明钢铁厂、开远发电厂、云南水泥厂、大理州纺织厂、大理造纸厂、凤庆茶厂、下关茶厂等。这些工业遗产涵盖了军工民品、轻重各业,代表了云南近现代工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具有重要的历史、科技和社会价值。以云南工业遗产项目为主题、主线,编写云南工业发展历史读物、创作云南工业遗产题材文艺作品、传播云南工业遗产知识信息、建设云南工业遗产博物馆,是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科教兴国教育以及乡土历史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讲好云南工业遗产故事,应在全面挖掘、整理、保护工业遗产项目历史遗存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云南工业遗产博物馆的建设、展览工作。以昆明地区工业遗产项目为例,西山区海口街道分布着石龙坝水电站、国营第二九八厂、国营第三五六厂、云南水泥厂立窑这4项工业遗产,昆明西郊成为云南工业遗产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应在做好单个遗产项目历史遗存传承保护工作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建设海口片区工业遗产博物馆群,打造集保护传承、活化利用、宣传教育、科学研究为一体的海口片区工业遗产主题科普研学实践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现云南各族人民学习新知、开放创新、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宣传中华民族奋起抗争、自力更生、赶超先进的民族自强精神。

创新工业遗产“活化”利用方式,打造现代城市文化生活新空间

工业遗产既是城市工业文明的见证,也是城市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中,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的要求,做好工业遗产资源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工作。

近年来,全国各地对工业遗产、厂矿旧址等工业文化资源实行“旧物”改造利用,打造出一批有历史风貌、文化韵味、工业风格、商业活力的工业文化园区,成为城市新的文化地标和商业街区,如北京的798园区、首钢园区等。云南省在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上,也做了许多有益探索,如昆明市以城市及周边的一些废旧老厂区、老厂房、老设施等工业遗产作为载体,在保留工业遗产的历史风貌的同时,引入文化创意、艺术展示、休闲娱乐等多种新业态,新模式,通过创意改造和业态融合,打造出一批集城市记忆、知识传播、创意文化、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城市文化生活新空间。2023年2月,云南省在全省命名了12个文化产业园区,昆明地区共有昆明金鼎文化创意园、昆明C86山茶坊、昆明拾翠国际民艺园区和昆明云纺文创园等4个文化产业园区入选,它们均是由工厂旧址转型而来——昆明金鼎文化创意园由昆明轻工机械厂旧址转型而来,昆明C86山茶坊由云南电视机厂旧址改造而来,昆明拾翠国际民艺园区由昆明氧气厂车间改造而来,昆明云纺文创园由云南纺织厂改造利用而来。这些工业遗产经过文化包装和商业创意的赋能改造后,更体现出其文化内涵和商业价值。

云南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方兴未艾、前景广阔,应根据遗产的地理位置、资源类型、行业特点、保存状况等,以不同的方式和形式做好“活化”利用工作。如一些产业(行业)特征突出、历史风貌鲜明、体量庞大、保存完好的工厂矿区,可以历史文化街区(社区)的形式加以保护利用,建设成为旅游观光景区、影视拍摄外景基地等;一些保存完好、质量可靠的厂矿建筑(职工宿舍、办公楼等)可改造成为民宿接待设施,满足川渝及其他省区居民来滇避暑、过冬的旅居需要等。

促进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有机融合,开辟工业旅游新天地

作为人类历史活动的见证和载体,工业遗产所蕴含的历史、科技、文化信息,所展现的历史景观风貌,所代表的时代精神风尚,具有重要的观赏、体验、研究价值,可以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来加以开发利用,使其在旅游效应的带动和加持下,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新的价值增值。

一是开展工业遗产主题游。将工厂、矿区打造为新的旅游景区。对于经营历史悠久、厂(矿)区规模大、产品专业性强、社会知名度高的工业遗产,可以开发为专门的主题旅游景区,如茶文化、钢铁文化、军工文化等主题旅游景区。近年来,下关茶厂发挥自身独特资源优势,将传统茶叶加工与现代观光旅游结合起来,以“工厂+博物馆+茶馆”的模式设计旅游线路,成为一个集茶叶加工、研发、展示、体验为一体的工业旅游基地,受到游客的广泛欢迎和好评,并入选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昆明钢铁厂依托老厂区完整的生产、生活设施、设备,打造“云南工业文化博览园”,开发出工业遗址观光游、工业文化体验游、生态休闲游等多条旅游线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观光、体验和研学。

二是将工业遗产融入周边旅游线路、体系中,形成“工业遗产+”的旅游新组合。云南工业遗产项目的周边地区,大多分布有其他旅游资源、景区和线路,各工业遗产项目在开发打造自身特色旅游项目(产品、景区)的同时,应与周边旅游资源、景区、线路相互融合,成为区域旅游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相互借力、相得益彰,共同做大做强。如易门铜矿在开展铜文化展示、体验、研学等工业观光游的同时,与绿汁江峡谷风光、公路大桥等周边地区旅游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推出“工业遗产+文旅教康农”的区域旅游组合产品,打造以易门铜矿为核心的铜韵绿汁景区,并于2024年12月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三是服务旅游购物需要,开发工业遗产内涵旅游商品。云南历史时期生产的许多工业产品既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和实用价值,又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可以根据旅游市场需求进行研发和生产,以满足游客的购物需要。如易门铜矿、个旧锡矿等矿区可开发一些服务旅游购物需要的铜、锡生活用品、工艺品等,凤庆茶厂、下关茶厂可生产服务旅游市场的特制茶叶产品等。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受印守土 安边固疆

  • 云南工业遗产如何“潮”起来

  • 报头

  • 明初云南的边防建设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