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元江县盘活闲置资产办好“家门口的务工车间”——

拓宽就业渠道 壮大劳务品牌

在元江县的茉莉花产业园,来自周边社区的工人们娴熟地分拣花苞;在数字蓝莓现代产业园,工人们下班后还能赶回家照顾老人孩子,管理家里的芒果园。近年来,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聚焦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与脱贫人口就近就业,强化党建引领、盘活资产资源、优化服务保障,推动建设“家门口的务工车间”,让群众从“出远门谋生”变为“近家门就业”,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今年以来,元江县以打造“家门口的务工车间”为牵引,通过“腾笼换鸟”策略,盘活闲置厂房打造元江万蕊茉莉花产业园,预计年产茉莉花茶2万吨,直接带动250余名群众就业;利用元江糖厂闲置厂房建成晶缘茉里生物科技深加工基地,预计惠及800余户花农;在漫漾小学旧址引入元江县柠檬君农业有限公司,带动本地群众稳定务工。同时,元江县以产业园区为主战场,引入亿达铁合金、果研社农业科技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在位于甘庄街道干坝社区的数字蓝莓现代产业园内,连片大棚里挂满了饱满诱人的果实。这个流转1500亩土地打造的现代农业基地,目前已累计用工3600余人次。在基地务工的干坝社区居民范春燕说:“我在蓝莓基地工作,每月不仅有4000元左右的工资收入,还方便照顾家里的老人,管理自家的芒果园。”

元江县聚焦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以村(社区)党组织为纽带,统筹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培育壮大水果、花卉等高原特色农业经营主体40个,累计开发“家门口”就业岗位1.5万余个,带动周边群众稳定就业,真正实现“产业兴、就业稳、农民富”的良性循环。

今年以来,元江县通过线上线下推送就业岗位,举办招聘会22场、线上推送活动67期,发布岗位1.16万个。通过岗位供给和就业需求两张清单,针对企业和群众双向需求“订单式”“菜单式”培训,帮助2200余名农民变身技术工,进一步拓宽了群众的就业门路。

依托特色农业产业,元江县不断培育壮大“元江芒果工”“元江果农”“元江芦荟师”劳务品牌,打造现代职业农民专业队伍,实现劳务输出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累计带动群众就业4.5万人次,实现产业发展、群众增收双赢。

元江县以党建引领,打造了“拎包入住、送餐到岗、餐后上工、往返接送”的“幸福里”就业社区,逐步解决企业用工难、群众就业难问题。目前,甘庄就业“幸福里”已累计吸纳2100人实现就近就业;在建的元江家园“幸福里”社区将容纳600人,实现“居住—就业—服务”全方位“一站式”就业服务。在甘庄就业“幸福里”务工的李娅敏说:“曾经打零工,务工不稳定。现在每月到手工资4000元,还有五险、送餐到岗、免费坐公交车入城等福利,边打工边照顾家里,这日子很舒心。”

从闲置资源到产业车间,从零散就业到体系保障,元江县以“家门口务工车间”实践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群众增收、乡村振兴的共赢之路。

本报记者 杨茜 通讯员 方辉 刘政佳

  • 管理再优化 通关更便利

  • 云岭职工健步走活动在大理举办

  • 古韵新城 水墨石屏

  • 报头

  • 拓宽就业渠道 壮大劳务品牌

  • 书写立德树人时代答卷

  • 澜沧:野生菌出山

  • 保山市成功避让两起地质灾害

  • 绥江:“半边红”上市

  • 警惕旅居发展同质化苗头

  • 瑞丽国门社会工作学院揭牌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