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环抱、流水潺潺。绿荫中的腾冲市清水镇三家村司莫拉佤族村干净整洁,游客络绎不绝,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三家村党总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感恩奋进,积极探索“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坚持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提升旅游服务功能,深化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三家村实施绿美亮化工程、安装智慧消防系统、开展“最美庭院”评比、推行“美丽公约”制度……随着硬件和软件的不断升级,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文明村镇等一系列荣誉先后落在这里。不仅如此,司莫拉佤族村还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传统村落。
“抓产业才能让大家富起来。”清水镇副镇长、三家村党总支书记赵家清介绍,2020年6月,按照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思路,当地成立司莫拉幸福佤乡旅游专业合作社,全村72户家庭成为合作社成员,并设立保洁员、讲解员、游览车司机等岗位,让村民就近就地就业。
环境美了,天南地北的游客纷至沓来,涌入司莫拉佤族民俗文化陈列馆、民族文化广场、幸福书吧、大米粑粑加工厂。2024年,三家村旅游综合收入达450万元。
早上10时许,游客陆续走进村民李发顺家中,品尝佤族传统小吃大米粑粑。
“游客都爱来打卡我家的大米粑粑,一天能卖出200多个。”李发顺的妻子杨彩芹在厨房忙着为游客准备午餐。
如今,像李发顺家这样吃上“旅游饭”的村民越来越多,这种全民参与、共同发展的模式,让司莫拉佤族村焕发出勃勃生机。“我们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将村民的土地整合起来,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引导全体村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多种业态,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还为村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赵家清说。
过去,司莫拉村民的主要收入来自外出务工。乡村旅游兴起后,经营性收入成为新的增长点,现已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以上。“村里的年轻人以前往外跑,如今往回流。”赵家清自豪地说,目前,村里的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乡发展,开办农家乐10户、民宿4家,从事农特商品售卖40户,有77名村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
现在,“人人热爱司莫拉、人人宣传司莫拉”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司莫拉的美也正在被更多人知晓。“支部带好头,村民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幸福。”赵家清信心满满。
本报记者 李建国 杨艳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