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洱源县三营镇郑家庄党支部——

同心共建幸福村

“讲团结爱家园,讲和谐创佳绩,七民族一家亲,谋发展同受益……”在洱源县三营镇郑家庄村,这些朗朗上口的村民公约,不仅融入全村186户人家的日常生活,更揭示了这个多民族村落团结一心、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发展密码。

郑家庄居住着汉族、白族、藏族、傣族、纳西族、傈僳族、彝族7个民族,是典型的多民族嵌入式聚居村,曾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已担任村党支部书记38年的老党员何国祥深知,坚强的党组织是凝聚多民族力量、引领乡村发展的核心。通过强化党建引领,郑家庄构建起“党支部+民族同心议事会”制度,并形成了村民提议、支部商议、党员审议、议事会决议的协商机制,“大事小事商量着办”成为村庄运行常态。

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党员们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排头兵”。他们亮身份、作表率,结对帮扶不同民族群众,担当政策法规的“带头人”和邻里矛盾的“解铃人”。在党员示范下,村民自觉让出巷道空间,义务投工投劳共建家园。“现在村里的道路越走越宽畅,人心也越来越齐。”何国祥高兴地说。

依托党支部把方向、搭平台、聚资源的作用,郑家庄村民互帮互助,闯出了特色产业致富路。从最初的中药材种植,到形成规模化的营销网络,如今全村已有60%的农户从事中药材营销,生意拓展至国内外,每年营销收入达900余万元,还带动周边1500余人融入产业链。

行走在村中,湿地公园与生态果园交织成景。全村党员干部同心协力,积极参与雨污分流、道路改造等绿化亮化美化工程,还争取到资金建设河道观光走廊、主题教育馆,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同时,郑家庄还将德治、法治、自治深度融合,倡导传统美德,培育文明乡风。定期开展“九九敬老宴”“激情火把节”等文化活动,让不同的民族传统在交流中互鉴共荣,构筑起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从党建引领到全民参与,从产业振兴到精神共富,郑家庄正以乡村美丽、村民团结、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诠释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我们以后还想发展乡村旅游,让每个民族都能在富裕的路上不掉队。”何国祥说。

本报记者 李丽 秦蒙琳

  • 报头

  • 村强民富劲头足

  • 技术攻坚攀高峰

  • 同心共建幸福村

  • 党建聚力强产业

  • 全力为民担使命

  • 雪山峡谷映初心

  • 科技引领兴乡村

  • 跋山涉水寻“宝藏”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