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科教卫生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水稻新品种新技术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本报讯(记者 陈云芬)6月30日,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创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联合举办的水稻优异品种与技术现场展示观摩会在勐海县召开。

本次观摩会共展示项目组及省内外企业的60个品种,有“云资粳25号”“云资粳7号”“云资粳12号”等粳型香软米品种,“云资籼17号”“云资鉴—籼29号”“云资鉴—籼34号”等含野生稻血缘的籼型香软米品种,“云资鉴—硬30”“云资鉴—硬31”等米线加工稻等特殊专用型品种,“宜优683”“禾两优臻占”“绿两优808”等优质高产杂交稻品种,这些优异品种为稻作产业提供了优质新种源。其中,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所选育的“云资粳25号”粳型香软米平均亩产706.97千克,机械化侧深施肥百亩方627.27千克/亩;“云资粳7号”直链淀粉含量6.8%,胶稠度90毫米,碱消值7.0级;“云资籼17号”是利用野生稻、采用基因芯片定量改良技术选育出的优质籼型品种,含有高产、氮高效吸收、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广适性及香味等多个优异基因。示范的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包含工厂化育秧、机插秧侧深施肥、无人机追肥及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机收机烘、机加工包装,实现从种子到餐桌全程机械化。其核心是机插秧侧深施肥,即在水稻机械插秧的同时按照一定深度将基肥一次性准确、定量地施于秧苗一侧土壤中,可较大程度提高前期的肥料利用率,利于水稻早发和构建理想群体,从而提高产量。减少了人工施基肥的环节,且每亩减施复合肥5千克,并实现平均每亩增产30千克,节本增效效果突出。2023年以来在西双版纳州已累计推广6万亩以上。

  • “小院落”展现大作为

  • 锻炼健康体魄 培育阳光少年

  • 报头

  • 沪滇共建花卉种业协同创新中心

  • 水稻新品种新技术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 我省首个针对9至14岁女性进口九价HPV疫苗惠民政策落地武定

  • 全省中小学书记校长培训提升政治能力

  • 探索高校“大思政”工作新路径

  • 云水职院为毕业生颁发体质健康优良证书

  • 省中医医院滇池院区卒中中心救治一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