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余锋
初夏的南宁市邕宁区顶蛳山,百亩稻田连成一片碧海。风过处,绿浪翻涌,稻香裹着泥土气息扑面而来。阡陌纵横间,三两游人驻足,闭目轻嗅,耳畔是此起彼伏的蛙鸣蝉唱。
这片离南宁城区仅半小时车程的绿野,以最原始的自然韵律抚平都市疲惫。当湛蓝天幕下掠过飞鸟的身影,当稻叶沙沙声取代车马喧嚣,顶蛳山用百亩青翠证明:田园牧歌,从未远离。
作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邕宁区近年来主动融入环首府生态旅游圈,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经过几年努力,邕宁区的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丰收,获得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等荣誉称号。
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在广西这片热土上还有着更多的生动实践。
素有“九分石头一分土”之称的来宾市忻城县,曾经石漠化严重到被联合国列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作为滇桂黔石漠化核心区,这里66%土地曾被嶙峋的石山覆盖,2000年森林覆盖率仅30.6%。
如今,穿行忻城乡野,一幕幕绿色奇迹正在上演。目前,忻城金银花种植面积达10万亩,形成了包含种植、脱水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产值达1.5亿元,成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金银”之花。“金银花之乡”“桑蚕之乡”“珍珠糯玉米之乡”……近年来,忻城加冕了一个个美誉,并成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早已摘掉了“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的帽子。
桂林市阳朔县拥有以漓江、遇龙河为核心的独特旅游禀赋。近年来,阳朔县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契机,深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先导区建设,立足优质特色山水禀赋,促进漓江科学保护和有效利用,提升阳朔旅游的国际品位,塑造了“画里山水、栖居阳朔”旅居目的地新形象。
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地处桂湘黔三省(区)交界处,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9.73%。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近年来,三江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创新驱动为引擎,在产业绿色发展和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两大领域持续发力。在“生态+”产业的带动下,“千年侗寨·梦萦三江侗族自治县”已成为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广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已成功创建19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6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广西扎实服务“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面推进美丽广西建设,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强自然保护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筑牢祖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持续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并保持全国前列,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两年获评国家优秀等次;全省生态质量指数保持一类,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位居全国第三。
从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到鲸豚遨游栖息的北部湾海域;从碧水悠悠、螺蛳飘香的工业名城柳州,到白头叶猴嬉戏玩闹的崇左密林;从一处处花团锦簇的城市生态公园,到一个个“生态+”产业蓬勃发展的乡村……时下,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不断壮大的生态产业,让美丽广西越发成为世人向往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