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风雪丫口:铁血雄关展新颜

“这里就是铁血雄关、钢铁哨所风雪丫口。大家下车走一走、看一看。注意,要穿上外衣,很冷的。”盛夏,一辆坐满游客的中巴车停在泸水市片马风雪丫口,导游小吴招呼游客下车参观。

“这里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有以‘军民联合抗英、抗日’为主题的浮雕墙,还有日军遗留的碉堡。”小吴说,带外地游客游览片马,风雪丫口是必看的景点。

蜿蜒千里的高黎贡山山脉,在片马镇东面高山峰顶形成一个巨大的“V”形山口,成了边关片马连通内地的必由之路。丫口海拔3150米,常年浓雾紧锁,最大风力可达每秒25米,最低气温可达零下20℃。特别是冬春季节,狂风怒吼、大雪漫天,丫口便冠以“风雪”之名。作为地势险要、出入片马的咽喉要道,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1942年,日本侵略者占领片马后,派遣部队抢占了风雪丫口,修建了碉堡、战壕,以此作为入侵泸水、威胁驼峰航线飞机飞行的战略据点。1944年,中国军队在景颇、傈僳、彝、怒、独龙、白、汉等各族人民支持下,奋起反击,在付出巨大牺牲后击溃日寇,收复风雪丫口和片马,谱写了全民族抗战的壮丽篇章。

新中国成立后,中缅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片马终于结束了近半个世纪的颠沛流离,回到祖国的怀抱,风雪丫口成为守护边关的坚固堡垒。

1956年,驻守泸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派出一个排驻守风雪丫口,并在冰天雪地中建立起人民军队的第一个哨所。从此,片马风雪丫口以崭新的面目矗立在高黎贡山上。

风雪丫口哨卡因其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战略地位重要,成了全军著名的四大艰苦哨卡之一。1963年,国防部授予风雪丫口哨卡“钢铁哨所——风雪丫口排”荣誉称号。

1991年,片马成为省级开放口岸后,从风雪丫口过往的人员、车辆不断增加,驻守官兵“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开设“为人民服务窗口”,为行人准备了茶水,为被耽搁在路途的群众提供饭菜、床铺。尤其是大雪封山期间,官兵们总是尽最大努力去解救被风雪围困的行人。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风雪丫口排为“救命排”“便民排”。

1983年,边防体制调整,风雪丫口哨所编入武警怒江边防支队(怒江州公安边防支队)。2019年,武警怒江边防支队集体改制为怒江边境管理支队,戍守的橄榄绿变成了公安蓝。但无论是昔日的边防战士,还是现在的国家移民管理警察,“守丫口、爱人民”是戍边守卡人永远的职责。

泸水市六库街道至片马被开发为红色旅游线路后,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昔日的烽火狼烟地成为集革命传统、地方文化、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汲取奋进力量的精神高地。游客们在风雪丫口的大型浮雕墙前拍照留念后,登上半山腰的碉堡、战壕,触摸那段血与火的历史,感受戍边人扎根雪山、守边固疆的精神。

“这片浸染着先烈热血的土地,不仅铭刻着抵御外侮的悲壮史诗,更见证着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保山游客赵先生说。

傍晚,新楼林立的片马边寨炊烟袅袅,通关口岸汽笛声声。离风雪丫口几十公里的鲁掌镇三河村农家庭院内,篝火熊熊,酒香四溢。小吴带领的游客们与当地傈僳族、汉族群众围着篝火,唱歌跳舞。

“国家帮助我们建设了农文旅融合特色村,还修建了到姚家坪的旅游公路,田园变景区,民房变民宿,六库、三河村、风雪丫口、姚家坪、片马旅游线路逐渐红火,天天都有游客来,村民吃上了‘旅游饭’,过上了好日子。”三河村党总支书记唐才文说。

哨所方寸地,月共九州圆。夜幕下的风雪丫口,移民管理警察迎着寒风执勤巡查,热情服务过往行人,书写着忠诚戍边新故事。

本报记者 李寿华

  • 建水古城旅游热

  • 习近平向苏里南当选总统西蒙斯致贺电

  • 报头

  •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 云南“数字出海”风劲帆满

  • 昭通市:坚持外出就业和就近就业两手抓

  • 从“卖原粮”到“卖产品”“卖品牌”

  • 国家下达5.14亿元资金支持云南高校重大设备更新

  • 结新朋 会旧友 叙真情

  • 攥指成拳 提升基层监督效能

  • 上半年我省公共资源交易成交额近2000亿元

  • 风雪丫口:铁血雄关展新颜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