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10月6日,黄文杰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县大坪区(今广东省兴宁市大坪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中学期间他是学校中反帝爱国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此后以优秀成绩被黄埔军校录取,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由军校中共组织推荐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就读。因成绩优异、精通俄语,毕业后被分配到苏联的伯力、海参崴一带从事党的工作。
1931年,黄文杰回国,在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他辗转多地,历任中共上海临时中央局代理书记、书记,中共中央长江局组织部副部长、秘书长,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成员之一等,为开展党的组织工作、恢复建设中共地方组织、指导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等不懈努力。
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惠阳大亚湾登陆,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次日惠州沦陷,广州形势危急。南方局特派黄文杰到广州指导广东省委应对这一事变。黄文杰当机立断,采取应急措施,作出“省委机关和八路军广州办事处迁往粤北”“广州市委留下组织部长陆新率领部分党员坚持地下斗争”等决定。此后,他日夜操劳落实,直至日军占领广州前夕才撤离。
长期在艰苦环境下东奔西跑、忘我工作的黄文杰,1938年冬发现自己患了肺病。病情刚有所好转,他又毅然接受周恩来布置的任务,长途跋涉抵达重庆,在南方局负责党的组织工作。
其间,他认真抓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在重庆主持举办党员训练班。他撰写政论文章,出版了《论政党》一书,在《群众》《解放》《新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积极宣传中共的抗日救国纲领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到1939年上半年,南方局领导的各地党组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党员人数发展到8万多人。
黄文杰为党的事业埋头苦干,生病的事连妻子也不知晓。1939年7月,因躲避日机轰炸,他在防空洞里受了凉,发高烧,抢救无效,于8月不幸逝世,终年37岁。
黄文杰逝世后,八路军重庆办事处的全体同志为之致哀。“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从来没有计较到他所担负的轻重,而能任重致远的渡过艰难的沙漠。”在《悼黄文杰同志的死》一文中,叶剑英动情写道。
1983年,民政部批准黄文杰为革命烈士。2020年9月,黄文杰被列入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新华社记者 邓瑞璇
据新华社广州7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