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丽江禺谷农场:艺术碰撞带火乡村文旅

纳西孃孃合唱团在排练节目。 本报通讯员 刘文湘 摄

近日,古城区束河街道龙泉社区文明村的麦田里,一场别开生面的“自然音乐会”吸引了数百名游客驻足。纳西族传统打跳团队以歌声亮相,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人共演,这场由禺谷农场策划的活动,不仅展现了丽江多元艺术碰撞,更成为艺术带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禺谷农场创立伊始,就尽可能保持土地原有风貌,并依托自然地貌规划发展区域,与周边雪山、麦田融为一体。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运营模式,不仅契合丽江生态保护的底色,更吸引了都市人对“慢生活”的向往,成为束河街道文旅版图中独具特色的生态坐标。

“丽江是民谣、绘画、摄影等艺术形式的热土,我们要留住这份艺术气息。”禺谷农场负责人陶子说,禺谷农场以“艺术旅居”为核心定位,致力于打造集创作、旅居、展示、教育于一体的艺术家聚集地。同时,开辟展厅、剧场等公共区域,不定期举办画展、电影展、音乐会等活动。“早期计划整合丽江民谣音乐人资源,为其提供创作空间,让艺术成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今年“五一”假期,农场成功举办首届麦田自然音乐会,邀请国内音乐人驻场,由文明村村民组成的纳西孃孃合唱团首次登台,演唱纳西传统歌曲。舞台上,村民们以麦田为背景,用原生态唱腔演绎民族文化,与专业音乐人形成独特的艺术对话。白天工作、夜晚排练,这种“艺术+生活”的状态,让村民真正成为文化传承的主角。

在禺谷农场的发展逻辑中,“村民”始终是核心关键词。目前,农场大部分用工来自文明村,每逢民俗和节庆活动,农场都会邀请村民参与演出并支付报酬。文明村村民和琼芳对此深有感触:“一开始我们是抱着新鲜好玩的态度来参加活动,经过多次参与后,我们也了解到村里人和禺谷农场其实是互进互促的关系。因此,我们希望禺谷农场发展得越来越好。”和琼芳说,参加活动不仅增加了大家收入,更让大家的日常生活丰富多彩。

据介绍,农场计划成立大地艺术团,系统挖掘纳西族歌舞、手工艺等文化资源,通过艺术培训、文创开发等方式,将村民的文艺特长转化为可持续的经济收益。“当艺术成为村民的‘第二职业’,乡村振兴就有了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陶子说。这不仅是一个企业的发展计划,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

本报记者 李铁成 通讯员 刘文湘

  • 腾冲和顺古镇:涵养乡风深耕文化沃土

  • 先锋会泽白雾书局:文化空间汇聚乡愁新知

  • 丽江禺谷农场:艺术碰撞带火乡村文旅

  • 江城界碑村:“三国”烟火点亮边境村寨

  • 报头

  • 双柏大麦地:陀螺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