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楚雄彝族自治州持续推进中(彝)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围绕弘扬民族中医药文化,突出文化传承,强化人才培养,让彝医彝药惠及民生健康。
在深入挖掘整理彝族医药《齐苏书》基础上,楚雄州先后编著出版《彝药志》《中国彝族医学基础理论》和《彝医基础理论》等彝族医药专著;公布39个彝医治疗技术、20项彝医护理技术,并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云南中医药大学开设彝医药微专业,启动彝医药本科教材编写;建立全国首家中国彝医药研发中心和中国彝医药博览馆。
2024年楚雄州成功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中(彝)医药服务覆盖全州所有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中(彝)医药服务占比达到55%。7批次703人通过彝医医师资格认定,2批次22人通过彝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2024年首次针对符合条件乡村医生开展乡村专项彝医医术确有专长资格考核,通过355人,彝医医师队伍达1080人,全州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彝)医类别医师占总医师的比例分别达29%、39%。同时,全州还建设了17个名老中医药专家和10个彝医药大师工作室开展后备人才培养,并通过实施中(彝)医药服务能力提升“1155”人才培养工程推进中(彝)医药普惠群众、惠及民生健康取得显著成效。
本报记者 杨峥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