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法 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刚柔并济感化“迷途者”

“我是一个犯错的人,他们待我如亲人,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的生活。”2023年底,沈某因过失伤人被行政拘留,进入昆明市拘留所后反复念叨“好冷”,管教民警张勇梅立即察觉异常,不仅送来保暖衣物,更在24小时内启动“一人一策”心理干预。当沈某突发疾病晕倒时,管教民警5分钟内完成送医急救,从死神手中抢回生命。出所后,沈某送来感谢信和锦旗。

近年来,昆明市拘留所通过“黄金24小时干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室”“社会联调机制”等创新举措,让触碰法律红线的人在高墙内找到向善的路径。2024年以来,该所累计化解矛盾纠纷9339起,实现转化矫正率、社会满意率双提升。

“入所最初24小时,是唤醒法律敬畏的最佳窗口。”管教大队负责人高江成介绍,95%的被拘留人是首次入所,陌生环境会放大他们的悔意。昆明市拘留所将每日三分之二的工作时间投入矛盾调解,通过情绪捕捉、需求响应、法理教育让被拘留人在最短时间内卸下心理防备。

“江成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室”是专门解决“疑难杂症”的第二道防线。邓某因婚姻矛盾被拘留时扬言“出去就离婚报复”,工作室通过连续疏导,从情理法三个角度进行教育,分析违法成本。最终促使双方放下执念,重归于好。工作室民警高江成说:“我们监所民警多想一分、多做一点,多把矛盾化解在拘留所,不让风险隐患流入社会,社会就会多一分平安。”

2024年,昆明市拘留所社会矛盾纠纷联调中心正式建成并实体运行,将救赎链条延伸至高墙之外。

李某因拆迁补偿款纠纷,驾车堵门并携带危险物品,被拘留后思想极端。管教民警用“拉家常”的方式渗透法律知识,同时启动联调机制,邀请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到所开展李某搬迁补偿款纠纷化解工作,最终促成补偿款分批次支付。

对执行拘留期间化解未成功、可能仍有较大风险隐患的重点人员群体,昆明市拘留所依托“2+3(1)+N”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八个闭环”工作流程。同时,通过昆明市公安局“当事人回访评价”系统,由被拘留人家属扫码评价,加强对矛盾纠纷调处的跟踪回访,截至2025年6月,家属评价满意率达100%,被拘留人短信回复评价满意率达99%。

经过持续不断创新,昆明市拘留所连续24年保持监所安全管理“零事故”,连续15年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一级拘留所”,先后获评“全国法治文明监所建设成效突出单位”“全国标兵拘留所”。

本报记者 邓清文

  • 多维防控守护校园安全

  • 驱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 报头

  • 履行法律监督职责 维护刑罚执行公平公正

  • 唱响小河淌水“平安花灯”

  • 刚柔并济感化“迷途者”

  • “法治暖阳”洒进产业园区

  • 西盟县中课镇提升矛盾排查化解精准性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