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高玥 胡梅君 通讯员 邹芳)今年以来,西盟佤族自治县中课镇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预防为先、化解为本、责任到人、动态清零的原则,通过党建统领、多元共治,推动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有效提升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
为夯实基层治理根基,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中课镇实行“三方编组”模式,由党委、政府干部和政法干警、村组干部组成54个挂村包组工作队,明确划分责任片区。在此基础上,各工作队深入村组,走进群众家中,运用访谈交流、察言观色等方法,聚焦摸清群众家庭是否有矛盾问题;摸清隔壁邻居、本村本组其他人是否存在矛盾纠纷;摸清是否有久拖不决的信访问题;摸清是否存留有枪爆、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扎实开展矛盾纠纷精准大排查。2025年以来,共摸排出矛盾纠纷77起,成功化解70起,化解率高达91%。
中课镇建立了社区矫正对象“一人一档”管理制度;对刑满释放人员则开展安置帮教工作,目前对83名刑满释放人员开展就业帮扶,安置就业39人,重点人员重新犯罪率保持为零;针对精神障碍患者易肇事肇祸、家庭负担重的问题,通过签订绿色通道协议,对纳入管理的患者提供快速诊疗服务,以医疗救助兜底保障特殊群体。
“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由乡镇综治中心整合平安法制办、派出所、司法所、重点部门等力量,构建“1+N”工作体系。通过群众反映诉求“点单”、网格员常态走访“报单”,实现精准排查;综治中心分类研判、分流交办“派单”、职能部门联动响应“接单”,落实高效化解;群众对办理结果反馈“评单”、事项圆满办结“结单”,完成满意回访,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实现“六单闭环”。同步建立风险隐患评估机制,挂村包组工作队或网格员初步判定风险等级后,根据不同等级采取相应措施,并深化“警格+网格”融合治理,每个村配备民辅警3人,与网格管理员协同配合,实现“警力下沉、服务前移”。自2025年4月镇综治中心成立以来,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2起,调解成功率达90%。